序三
天时有寒暑,地气有燥湿,人生其间,服食起居一不得其中,不能无病,病思医医则欲其必生。虽然余谓医能生人,亦能伤人。何则?盖医与孺一理也,儒理未明,则拘掌陈迹,无论未读古人之书,即取诸名家书而尽读之,不能融洽其理,辄昧昧焉虚实未审,攻补乱投,虽、苓、参、术不善用之亦为鸩毒。夫医之为道,理甚微,旨甚奥,非殚其精思,搜其体要,不可以尝试也。云间向多明医,余幼时即知有秦景明先生为一代神手,年来余以胸膈之证久未能痊,每思安得若人与之同时,必有善治之法。今秋得与其从侄皇士之交,接膝而谈,言言探本,闻其论议,便觉跃跃欲起。因知皇士先于儒理精通,故合之于医,洞若观火,真非俗下所能窥见一斑者也。夫秦子挟活人之技,而四方交书走币迎谒者踵相接,使遨游南北之间,晋接王公之第,声价可与良相等。乃闭门谢客,立意着书,焚膏继晷,徒自苦何为者?秦子曰∶医,济人者也。济人而不能疗一时之病,余心歉然;济人而不能疗天下后世人之病,余心亦歉然。宁以求名,宁以市利哉!于是汇簇书,阐发症因延医,施子宇瞻昆季镌刻公世。今又融贯外感之原委,神明其用药之精微,补先辈所未足,辨前注所偶讹,名曰《伤寒大白》,复得敬敷陈子付之剞劂,此真不朽之盛事矣。余遂历览诸刻,不特景明先生有其真传,并岐轩以下诸名家无不赖以大白矣。是书行,虽天有寒暑,地有燥湿,人或为戾气所感,亦可以调和而无恙。医必若是,而始能生人,能生世世之人,岂儒理不明拘牵陈迹可以尝试乎!然而秦子之心苦矣,秦子之功大矣。乐而为之序。 时康熙五十三年岁次甲午秋九月望赐进士出身年家眷弟程 白山氏序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蒙古人特殊的社会生活是什么样的
- 首先是蒙古人的吃苦能力极其强悍,由于蒙古人在严寒和艰苦的环境中长大,都具有极为坚韧耐劳的性格,对物质条件的待遇几乎从不讲求,爬冰
-
-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
- 董卓部下一览
-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
-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