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特殊的社会生活是什么样的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6-10 17:40:32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首先是蒙古人的吃苦能力极其强悍,由于蒙古人在严寒和艰苦的环境中长大,都具有极为坚韧耐劳的性格,对物质条件的待遇几乎从不讲求,爬冰卧雪在其视为常事。远距离跋涉更是从小的习惯,对物质条件的不讲究,使蒙古军队的后勤负担很轻,因此,蒙古军人拥有其他民族战士所没有的连续作战的意志和能力,这是西方那些养尊处优的贵族骑兵们永远难望其项背的。
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朝鲜战争中找到例证,抗美援朝时,志愿军战士面对的是强大的美军(美国人刚刚打败了德国和日本,其战斗力可想而知)。但是,就是这样强大的美军却败在武器简陋的志愿军手里了。原因何在呢?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志愿军战士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志愿军战士都是农民苦出身,在朝鲜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下照样活动自如,他们一把炒面、一把黄豆就是自己的给养,他们可以再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起进攻,而美国那些老爷兵没有后勤保障就寸步难行,志愿军取得胜利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是蒙古人从生下来就是战士。蒙古各部落统一后,几乎把对外战争作为民族生存的依靠,基本上不再进行放牧等生产活动,蒙古国走向了完全的军事化道路,为了训练出最好的军队,蒙古人三四岁的孩子就被投入专门的军事训练部门进行军事学习,他们被严格地进行骑马、射箭的训练。
这些被从小训练出来的孩子组成的骑兵部队,战斗的素质和技能是极为惊人的,他们在马背上无论是冲锋还是快速撤退都能准确地射击敌人,在这样的训练方式下,所有的普通战士都像飞将军李广那样的神射手,这一点,其他任何民族都无法作到,这样的战士是其他人所不能比拟的。
这些从小就按战士的标准培养起来的士兵,和那些半路出家的士兵作战,谁胜谁负不是很明显的吗?
我们可以用中国的奥运体育来说明这个问题,中国的运动员,几乎从小孩时候就开始按照正式的比赛标准进行训练,一直训练到成年,十几年的训练,什么水平练不出?而且,除了体育训练之外,这些运动员不用干任何事情,也就是说,他们的生活就是体育训练,这样训练出来的选手的实力就可想而知了。
反观外国的体育运动员,他们许多人都是业余选手,体育训练是在正式的职业之外的一种爱好,这样的半拉子运动员当然比不上我们的专业运动员。
蒙古士兵就像我们的奥运运动员,而其他民族的士兵都是半路出家的货色,专业战士对半路出家的士兵,战争胜负就没有多少悬念了。
第三,就是蒙古人的特殊社会组织形态。蒙古人建立了与战争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在蒙古,除了大汗的亲军之外,没有专门的军队,每个蒙古人,既是普通老百姓,又是战士,在平时,他们放牧,在作战的时候,他们就自备武器跟随首领出发,可以说,他们是典型的“全民皆兵”,每个人都具有双重身份,对外发动战争时,可以全民动员,全民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作战行动。
-
-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 荀子是如何教导楚王治理国家的呢?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楚庄王听说荀子是当世的大儒,便派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儒学荀子听
-
- 秦穆公:羊皮换贤
-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
- 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
- 身为亚圣的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呢?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战国时代,有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家,叫做“战国七雄”。但是您可不要认
-
- 张仪连横
- 战国末期,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国相,用连横政策对付诸侯的合纵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张仪先后去魏国四次,终于劝说魏哀王尊秦王为帝。接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