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解密

蒙古族的“萨吾尔登”由来及历史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6-10 17:33:55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萨吾尔登”是蒙古族主要的民间舞蹈,这个以表现为主可以自由发挥的舞蹈,在蒙古族深受喜爱,蒙古族不分男女老幼几乎每个人都会跳;而“萨吾尔登”既是蒙古族民间舞曲与歌舞曲的曲牌名称,也是民间舞蹈的统称。下面我们来了解下蒙古族文化“萨吾尔登”的由来及历史。

image.png

“萨吾尔登”是新疆蒙古族居住区一种乐舞的名称,是以蒙古族乐器“托部秀尔”(弹拨乐器)伴奏,以表现为主、又可自由发挥的舞蹈形式。“萨吾尔登”乐曲中有许多是以马为标题,专门描绘马的形象如走马、快马乃至跛马的曲调,而这些曲调为人们所熟知,因此,表演者或独自表现信马漫步草原、或两人表现双马竞技,虽然只在原地而舞,但观众依然感受到他们所展示的意境。表演进入高潮时,乐手更加投入,在快速地弹奏中还不时地模拟马的嘶鸣声,把围坐在毡帐内人们的思绪引向开阔的蓝天、无垠的绿野。

这时,人们随着乐曲的变化自由进场即兴而舞,或表现挤奶、擀毡,或模拟山顶角、雄鹰展翅;姑娘们则常用“揉肩”、“轻抖肩”以及“下腰”、“扬手揉臂”等优美的动作,抒发她们对草原美好未来的憧憬与遐想。

关于萨吾尔登一词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形容一种马步。一说是指弹奏“托布秀尔”琴时,手的来回甩动。一说是由土尔扈特蒙古语“萨吾那”而来,意为马的头上下不停地弹动,“登”是托布秀尔弹奏时发出的“登登”声,两词合二为一,就是萨吾尔登。一说与蒙古语“萨吾尔”、“萨吾尔登”有联系,蒙古族人看到小孩玩耍时常说“萨吾尔、萨吾尔地玩”,看到小孩高兴地蹦跳时常说“萨吾尔登、萨吾尔登地跳”,意指逗人喜爱的小孩动作。

萨吾尔登常在喜庆节日、男婚女嫁、迎宾送客的家宴等娱乐活动时跳。活动场地、人数不限,一般是在毡房和毡房附近的草地上进行。萨吾尔登的动作十分丰富,有表现劳动和日常生活的,如挤奶、捣奶、套马、献茶、敬酒、擀毡、播种、收割等;有表现妇女生活的,如照镜、描眉、梳辫等;有模拟动物的,如模拟雄鹰翱翔,模拟山羊、田,模拟及表现马的各种马步及鸟类的各种动作;还有表现爱情和模拟各种人物形象的。

萨吾尔登分徒手跳、持具跳、载歌载舞跳和对歌对舞跳几种形式。由于受生活、居住环境及服饰穿戴习惯的影响,萨吾尔登下肢动作比较简单,主要风格体现在上肢。手、腕、肩、臂的弹、压、推、拉、揉、绕;以腰为轴的前俯后仰;肩前推则肘后顶,肩后顶则肘前推;脚慢手快,棱角分明;以及每一动作双膝始终带弹性的屈伸颤动形成为萨吾尔登的鲜明特点。

上一篇:鄂温克族和蒙古族究竟有何区别 下一篇:蒙古族习俗 蒙古族的丧葬文化是历史悠久的 声明:蒙古族的“萨吾尔登”由来及历史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古代赌博掩钱和番摊介绍:“跋扈将军”的拿手戏
古代赌博掩钱和番摊介绍:“跋扈将军”的拿手戏
梁冀,是东汉一代权势最重的外戚,这位曾被年少的汉质帝当众讽刺为“跋扈将军”的权臣,在青年时代又是纨绔子弟、赌博好手,在他精通的各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军事家。他任将军时,正是秦始皇征伐六国,统一天下之时。王翦南征北战,功勋显赫,是一位既报国又谋身的谋略家。王
王翦离间计除李牧
王翦离间计除李牧
秦国灭掉了韩国后,想一鼓作气再灭掉赵国,就派遣大将王翦、杨端和率领几十万大军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由王翦任统帅从太原直接进逼邯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