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神童:杜甫7岁属辞 王勃13岁作滕王阁序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7-28 10:40:56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唐朝真是出了好多神童啊 先是杜甫7岁属辞,接着是王勃13岁作滕王阁序,那么为什么天才成群地来?这句有名的发问,出自二十世纪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Kroeber)之口后,便迅速风靡全球。如果背景搁在气象雄伟的大唐,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神童成群地来?下面汉文化百科带大家了解一下:
之所以有这样的发问,自然是因为有人做过一番统计工作。这个人就是明代著名的文人雅士胡侍。胡侍于其所著的《真珠船》一书卷六中,列有“幼慧”一条。所谓“幼慧”,用今天的话来说便是神童了。在这个条目下,胡侍收录了不少唐代的神童们。抄录于下:
唐世幼慧者最多,权德舆四岁能赋诗,萧颖士四岁能属文,七岁诵数经,十岁以文章知名。令狐楚五岁能词章。杜甫七岁属辞。李百药、徐彦伯、张九龄、裴敬彝,皆七岁能文。韦温七岁、日诵数千言,十一岁举两经及第。孔颖达八岁,记诵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刘晏八岁,献东封书,拜秘书省正字。王勃九岁作《汉书指瑕》,十三作《滕王阁序》。张童子九岁明二经,与韩愈同举礼部,拜卫兵曹。李泌九岁赋方圆动静。李白十岁观百家,十三能文史。郗士美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成诵。柳公权十二工辞赋。元稹十五擢明经。常敬忠十五七,过诵万言。如意中七岁女子,赋《别兄诗》。
这群人中间,有我们熟悉的诗中李杜,有孔夫子的三十二代孙、名学者孔颖达,也有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柳公权。通过阅读这份记录,我们可以发现,想要在唐代贴上“神童”这个标签,有几个门槛是必须要跨过的:首先,便是要小小年纪就会赋诗写文章,这基本上是条硬性规定。我们可以发现上述诸位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天才小作家,处女作的亮相一个比一个早。最早的要属权德舆与萧颖士,初露才情时才四岁。其次,大都要擅长记诵,脑袋里要装满锦词妙句。这个要求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像如今我们碰见邻家小孩会流利地背上十几首唐诗,便赞不绝口,直夸聪明。殊不知,唐代这群神童们有的竟然日诵万言,更有甚者如郗士美,竟然连《史》《汉》都能成诵。这要放在今天,早都被媒体逮住炒成热门头条了。最后,得要早早参加科举,得一个功名,也就是得有个公务员身份,而且是得名越早越出名,如八岁就拜秘书省正字的刘晏,九岁就因明二经而与韩愈同举礼部的张童子。要知道,这一年韩愈已经二十五岁了。另外,名单中竟然还有位七岁就能赋诗的小才女,大唐才兴可见一斑啊!
然而,成为小神童只能算是迈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台阶,并不能确保以后的人生便会平步青云。因为,如今我们所知道的唐代杰出人物,大多数都不在神童之列。譬如“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二十五岁才考中进士,而张童子九岁就中科举,与昌黎同年。可是,韩愈后来成为唐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上一等一的风云人物,而张童子反倒是寂寂无名。
当然,小小年纪多读点书,于个人成长来说毕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胡侍在罗列完这份名单后,不由得感慨和寄望道:“今之豚犬,但解觅梨栗耳,述之以勉儿辈!”
-
-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
-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
-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
-
-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
-
- 董仲舒斥孟子
- 董仲舒与孟子的学术之争是鲜为人知的,可能许多人不相信,但这却是真实的。董仲舒画像这天,几只蜜蜂正在董宅后院飞来飞去忙着采蜜。董
-
-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 应该继承帝位的商均却最终没有成为帝王,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商均是不肖之子(即不如其父贤能),因此,舜帝选择了禹继承帝位。这是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