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煮锅能量平衡及计算方法

1.能量平衡方框图

能量平衡方框说明:①体系从进入蒸煮的蒸汽流量表开始至放锅止,②本方框图所标明的各项热量,系根据一般酸煮锅设备(无喷放锅)及生产工艺划分确定。如被测对象与上述情况有异,则其各项热量的划分应按实际情况进行。

图中符号意义:

Q——加热绝干原料用的热量,kJ/锅;

Q——加热原料中水分用的热量,kJ/锅;

Q——加热蒸煮液用的热量,kJ/锅;

Q——从蒸煮锅内移出作次锅蒸煮回用蒸煮液带出的热量,kJ/锅;

Q——大放汽回收的热量,kJ/锅;

Q——直接加热蒸煮液供给的热量,kJ/锅

Q——间接加热蒸煮液供给的热量,kJ/锅;

Q——蒸煮液带入蒸煮锅内的热量,kJ/锅;

Q——放锅温水带入蒸煮锅内的热量,kJ/锅;

Q——蒸煮锅体加热损失的热量,kJ/锅;

Q——蒸煮锅体散热损失的热量,kJ/锅;

Q——蒸煮锅管道及附属设备损失的热量,kJ/锅;

Q——蒸汽凝结水热损失,kJ/锅;

Q——大放汽热损失,kJ/锅;

Q——蒸煮锅其他热损失,kJ/锅。

2.能量平衡及设备热效率计算

(1)蒸煮有效耗热总量Q

计算公式:

Q=Q+Q+Q+Q+Q(kJ/锅)

式中符号意义同前。

其中:

Q=GC(t—t)(kJ/锅)

式中:G—绝干原料的重量,kJ/锅;

 C——原料的比热容,kJ/(kg·℃);

 t——蒸煮最高温度,℃;

 t——周围环境温度,℃。

Q=GC(t—t)(kJ/锅)

式中:G——原料所含水分的重量,kJ/锅;

 C——水的比热容,kJ/(kg·℃);

式中:G——蒸煮液的总重量,kg/锅;——从蒸煮锅中移出作次锅蒸煮回用的蒸煮液的重量,kg/锅

 C——蒸煮液的比热容,

  对于亚硫酸盐蒸煮C取4.187kJ/(kg·℃);

  硫酸盐蒸煮液C取3.77kJ/(kg·℃);

 t——从蒸煮锅移出的蒸煮液的平均温度℃;

 t——蒸煮开始温度,℃。

式中:t——回用的蒸煮液的实际温度,℃;

 t——周围环境温度,℃。

Q=GC(t—t)(kJ/锅)

式中:t——蒸煮液回收大放汽热后的实际温度,℃;

 t——蒸煮液回收大放汽热前的实际温度,℃。

(2)蒸煮有效单位耗热量Q

计算公式:

式中:p——蒸煮得率,%。

(3)蒸煮实际供给总热量Q

计算公式:

Q=Q+Q十Q+Q(kJ/锅)

式中符号意义同前:

其中:

式中:D——直接加热蒸煮液所耗用的蒸汽量,kg/锅;

 i″——蒸汽的焓值,kJ/kg

 i′——环境温度下凝结水的焓值,kJ/kg。

式中:D——间接加热蒸煮液所耗用的蒸汽量,kg/锅;

 i″、i′含义同前。

Q=GC(t—t)(kJ/锅)

式中:t——进蒸煮锅的蒸煮液实际温度,℃;

 t——周围环境温度,℃。

式中:G——放锅温水的重量,kg/锅;

 t′——放锅温水的温度,℃;

 t——周围环境温度,℃。

(4)供给蒸煮实际单位耗热量Q

计算公式:

(5)蒸煮锅热效率η(%)

计算公式:

(6)蒸煮过程重复利用热量Q

计算公式:

(7)蒸煮锅体加热损失的热量Q

计算公式:

式中:Q——锅体钢板加热损失的热量,kJ/锅;

   Q——锅体保温层加热损失的热量,kJ/锅;

   Q——锅体砖衬加热损失的热量,kJ/锅。

①锅体钢板加热损失热量Q

式中:G——锅体钢板的总重量,kg/锅;

 C——钢板的比热容,取0.481kJ/(kg·℃);

 t′钢——钢板在蒸煮过程中达到的最高温度,℃。

②锅体保温层加热损失热量Q

式中:G——锅体保温层的总重量,kg/锅;

 C——体温层材料的比热容取0.754kJ/(kg·℃);

 t′层——保温层在蒸煮过程中达到的最高温度,℃;

 t层——保温层在蒸煮过程中达到的最低温度,℃。

③锅体砖衬加热损失热量Q

式中:G——锅体砖衬的总重量,kg/锅;

 C——砖衬材料的比热容,取1kJ/(kg·℃);

 t′砖——砖衬在蒸煮过程中达到的最高温度,℃;

 t砖——砖衬在蒸煮过程中达到的最低温度,℃。

(8)蒸煮锅体散热损失热量Q

计算公式:

式中:Q——蒸煮升温阶段锅体散热损失热量,kJ/锅;

 Q——蒸煮保温阶段锅体散热损失热量,kJ/锅;

 Q——蒸煮最高保持温度后至放锅完毕阶段锅体散热损失热量,kJ/锅。

①蒸煮升温阶段锅体散热损失热量Q

式中:F——锅体总表面积,m;

 K——传热系数,kJ/(m·h·℃);

 Z——蒸煮升温时间,h;

 t——周围环境温度,℃。

计算公式:

式中:δ——锅体钢板的厚度,m;

 δ——锅体保温层的厚度,m;

 δ——锅体砖衬的厚度,m;

 λ——锅体钢板的导热系数取209.3kJ/(m·h·℃);

 λ——钢体保温层的导热系数取0.628kJ/(m·h·℃);

 λ——锅体砖衬的导热系数取1.51kJ/(m·h·℃);

 α——锅内蒸煮物对锅内壁的换热系数取20934kJ/(m·h·℃);

 α——锅外壁对外界的换热系数,且有、α=αe+αr其中α为对流换热系数,α为辐射换热系数。

式中:Q——锅外壁的平均温度,℃;

 t——周围环境温度,℃。

式中:C——温度系数

C′——辐射系数

;其中

C为无光泽铁板的辐射系数4、4;

C为砖衬的辐射系数4、3;

C为完全黑体辐射系数4、7。

②蒸煮保温阶段锅体散热损失热量Q

Q=FK(t—t)Z(kJ/锅)

式中:Z——蒸煮最高温度保持时间,h。

③蒸煮最高保持温度以后放锅完毕阶段锅体散热损失的热量Q

式中:Zb——蒸煮最高保持温度以后放锅完毕阶段时间。

(9)蒸煮锅管道及附属设备热损失Q蒸煮锅管道及附属设备(如循环泵、加热泵、预热器等)热损失亦包括加热损失和散热损失两部分,可分别进行计算。计算困难时,可进行估算,取该项热损失(最大值)为蒸煮有效耗热总量的10%,即:

Q=0.1×Q=0.1×(Q+Q+Q+Q+Q)(kJ/锅)

(10)蒸汽凝结水热损失Q

计算公式:

Q=Q+Q(kJ/锅)

式中:Q——直接加热蒸煮液蒸汽凝结水的热损失,kcal/锅;

 Q——间接加热蒸煮液蒸汽凝结水的热损失,kcal/锅;

其中:

式中:D——直接加热蒸煮液所耗用的蒸汽量,kg/锅;

 C′——水的平均比热容4.187,kJ/(kg·℃);

 t——蒸煮开始温度,℃;

 t——蒸煮最高温度,℃;

 t——周围环境温度,℃。

式中:Di——间接加热蒸煮液所耗用的蒸汽量,kg/锅

其他符号意义同上。

说明:(1)Q热量在企业生产中一般是加以利用的,但在蒸煮锅能量平衡系统中仍视为热损失。

(2)计算公式中的是特定通汽方式下的蒸汽平均温度,使用时应注意。

(3)C是蒸汽凝结温度下的平均比热容,取4.187kJ/(kg·℃)。

(11)大放汽热损失Q

计算公式:

式中:Q′——大放汽放出的总热量,kJ/锅;

 Q——大放汽回收的热量,kJ/锅。

其中:

式中:W——大放汽的总蒸汽量,kg/锅;

 i——大放汽蒸汽在平均温度压力下的热焓,kJ/kg;

 i——环境温度、常压下水的热焓,kJ/kg。

(12)蒸煮锅其他热损失Q

其他热损失包括蒸汽的泄漏损失,容器的开口散热损失,放锅热水的热交换损失,蒸煮液移出热损失等等,可视具体情况进行计算,估算,亦可用反算法求算。

计算公式(反算法):

(13)蒸煮锅总热损失Q

计算公式:

式中各符号意义同前。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文有曹植武有曹彰智有曹冲,曹丕如何成功逆袭?
文有曹植武有曹彰智有曹冲,曹丕如何成功逆袭?
汉朝末年,三分天下,魏蜀吴三国混战不休,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刘备刘皇叔的宝贝儿子刘禅,被后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曹操则大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荀子是如何教导楚王治理国家的呢?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楚庄王听说荀子是当世的大儒,便派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儒学荀子听
汉文帝废除肉刑
汉文帝废除肉刑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兵痞董卓
兵痞董卓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