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黏膜出血
(一)概述
皮肤黏膜出血是由于机体止血与凝血功能障碍所引起,通常以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难以止血为临床特征。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皮肤黏膜出血的基本病因有3个因素:毛细血管壁功能障碍,血小板数量或质量异常及凝血功能障碍。
1.毛细血管壁功能障碍 是指当毛细血管壁存在先天性的缺陷或受损时不能正常收缩以发挥止血作用,以至皮肤黏膜出血。
(1)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2)过敏性紫癜及单纯性紫癜、老年性紫癜、机械性紫癜等。
(3)严重感染、化学物质或药物中毒及代谢障碍。
2.血小板异常 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是止血的物质基础。血小板的异常包括数量异常和质量异常。
(1)血小板数量减少:①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感染、药物性抑制等;②血小板破坏过多: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血小板数量增多:①原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②继发: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脾切除后等。
(3)血小板功能异常: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还可继发于肝病、药物损伤、尿毒症等。
3.凝血障碍 因凝血过程中有众多凝血因子参加,故这些凝血因子缺乏时,就会发生凝血异常,导致皮肤黏膜出血。
(1)遗传性:血友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酶原缺乏症等。
(2)继发性:可继发于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DIC等。
(3)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肝素样抗凝物质、抗凝药物治疗等。
(三)临床表现
根据出血面积的大小,分为淤点(直径小于2cm)、紫癜(直径3~5cm)和淤斑(直径大于5cm)3种形式。主要是由于血液淤积于皮肤或黏膜下,形成红色或暗红色斑,压之不褪色。如为血小板减少引起,则除有皮肤出血外,还可以出现其他部位的出血,如牙龈出血、尿血、黑便等。严重者可能导致脑出血。如因血管壁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特点就是皮肤黏膜的淤点、淤斑。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
-
-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
-
- 秦庄襄王,异人在位3年去世!
- 秦庄襄王,名异人,改名子楚(公元前?~前247年)。秦孝文王子。孝文王死后继位。在位3年,病死。葬于葚。秦庄襄王画像嬴异人,曾在年轻时作
-
- 晋惠公是怎么死的,晋怀公是如何继位的?
- 公元前643年(晋惠公八年)夏季,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往秦国作人质,女儿妾在秦国作侍女。 秦穆公把河东土地归还给晋国,并把宗族之女嫁给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