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苏曼殊(四首选二)

【原】:

壮士横刀事已非,美人挟瑟欲何依?

七年絮语分明在,重展遗书涕似糜。

文采风流我不如,英雄延揽志非疏。

千秋绝笔真成绝,忍对《荒城饮图》?

【原诗作者】:柳亚子

【鉴赏】:

近代著名诗僧苏曼殊于1918年5月2日病逝于上海广慈医院,年仅35岁。柳亚子与苏曼殊有着深厚的友情,曼殊的死引起他极大的悲哀。他检视曼殊生前的来信与曼殊的绘画,回忆曼殊的一生以及与自己的交情,和泪写下七绝四首。这里选录其中的二、三两首。

前一首“壮士”句,诗人自注云:“‘壮士横刀看草檄,美人挟瑟索题诗。’君光复岁寄余书中语。”曼殊这两句诗反映了他对革命的浪漫的看法和革命胜利后的幻想。柳亚子指出“壮士横刀事已非”,“美人挟瑟”也无人可依,暗示曼殊已死。“七年絮语”指七年前(即1912年)苏曼殊给柳亚子的书信。好友已逝,重展遗书,涕泪横流。诗中以“糜”(粥)比喻涕泪之多,显示了诗人对已逝好友的沉痛。

在后一首中,“文采”二句,赞扬苏曼殊的气质、文章、交游和志向。从南社主持人和民主主义革命战士柳亚子的口中,说出个人的气节和文采方面自己都不如苏曼殊,来突出苏的气质和文章。“英雄延揽”,即招致英雄。《后汉书·邓禹传》:“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英雄”句,指苏曼殊平日喜与英雄人物交往,志向远大。“千秋”二句,是对苏曼殊的《荒城饮马图》影本的赞叹。“忍对”句之后,诗人自注:“《荒城饮马图》,君为伯先先烈作,余得其影本。”伯声,即辛亥革命烈士赵声(1873-1911),曾任香港同盟总部部长。1911年,与黄兴共同领导广州起义,他发动香港的同盟会会员参加,人马刚到广州,起义就失败了。赵声为此非常愤慨,同年病死于香港。曼殊绘《荒城饮马图》,托人送交香港萧公,代焚化于赵声墓前。第三句“千秋绝笔真成绝”,指的就是《荒城饮马图》。“千秋绝笔”,谓空前高超的画技;“真成绝”,真正成为“绝笔”。一句诗中,出现两个“绝”字,却赋予不同的意义。这首诗,先从大的方面赞扬苏曼殊,再从一个侧面突出《荒城饮马图》的高超技法,从而引起读者对曼殊的无限崇敬和惋惜。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川岛芳子或是双性恋 遭日本养父强奸改变性取向
川岛芳子或是双性恋 遭日本养父强奸改变性取向
资料图:川岛芳子戎装照在日本的谍海中,“巾帼女豪们”的手段丝毫不逊于男子,而这些女谍中的头号人物,无可争议的当数川岛芳子。她的活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司马错:司马迁之先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司马错:司马迁之先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史官,从周朝开始就是宫廷史官,司马错更是他的直系祖先。司马错剧照司马错是个神人,他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