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伦理道德辞典

《人物志》

三国刘劭著。共三卷十二篇二万余言。是我国最早的人才学著作。汉末魏初,开展了一场人才品行与才能问题的争论,即才性之辩,刘劭《人物志》正是适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人物志》内容甚丰,该书论述了德行与本能的关系,认为德仍然是仁、义、礼、智、信,重要的是,智是“德之帅也”,从而突出了智的地位。因为在刘劭看来,“智出于明,明之于人,犹昼之待白日,夜之待烛火。其明益盛者,所见及远,及远之明难。”“故以明将仁,则无不怀,以明将义,则无不胜。”(《人观》)对于道与中庸问题,他说:“学不及材,材不及理,理不及智,智不及道。”这五者犹如台阶,道为最高,行道自然是人生的最高理想。而中庸又是人生至德。“中庸以殊,圣人之德。”“凡人之质,中和最贵矣。”(《九徵》)刘劭所论中庸,并非儒家的“礼”,而是指兼德,兼德指仁、义、理、智、信。它是建立在“明”的基础上,礼不再是人生的最高道德。在人才选拔问题上,认为人“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从一个人的形质可观察到他的才性。了解其内在精神。《人物志》集道、儒、法各家思想于一体,关于本性的分析,反映了汉末魏初用人制度的趋势,对开创魏晋玄风有很大的影响。认为中庸即是无为、无名,“中庸之德,其质无名。”“立德聪明平淡,总达众材,而不以事自任者也。”圣人之德,必为中庸,则必以无名为称,以无为为用。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在秦国,甘姓,是一个名门望族。前面故事里提到的甘茂,就是甘姓中的翘楚,他最大的官职,做过秦国的上卿。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董卓洗劫洛阳城
董卓洗劫洛阳城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发动沙丘之变,由此胡亥登上了天子宝座,并矫诏赐死皇长子扶苏,随后打算对名将
华元杀羊招士,和华元为何打败仗有什么关系?
华元杀羊招士,和华元为何打败仗有什么关系?
公元前607年春天,郑国的公子归生奉楚国之命讨伐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率师抵御,与郑师交战于大棘。华元是宋国的右师,主持朝政,但不
詹天佑买马车
詹天佑买马车
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他先后指挥了塘沽、天津间的铁路铺轨工程,完成了滦河大桥工程和著名的京张铁路工程。詹天佑一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