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目的
人们在人生道路上所追求的目标,是通过一完的行为和活动实现的。它回答的是“人为什么活着”这个人生观的根本问题,通常是以意图、动机和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社会生活中,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但这种目的并不是由人任意选定的,而是产生于他所生存的客观条件,这些客观条件反映着人的需要和利益。“人的目的的活动”是社会中“客观过程的”一种形式。(《列宁全集》第38卷第200页)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目的,都是为一己私利和少数人的私利而生活,追求名利地位,金钱权势,纵欲享乐等。这些都是在私有制条件下产生的,都是剥削阶级利益和意志的反映,其核心思想和根本原则,都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
共产主义人生观把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为实现共产主义和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看作是人生最伟大的目的。这是由无产阶级所处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条件决定的,是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建立在历史必然性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的。对于一个人来说,立志于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的壮丽事业,并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尽到这一代人的历史职责,是值得仰羡、神往和追求的人生目的。像保尔·柯察金所说:“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生活庸碌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阿·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27-328页)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和中华伦理道德辞典有关的内容
推荐阅读
-
-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玄烨的第三位皇后
- 孝懿仁皇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十日),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的第三位皇后,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国舅佟国维
-
- 甘罗斗丞相
-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
-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
-
- 廉颇善饭
-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