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耆氏蜡辞(1)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鉴赏】:
这首歌谣选自《礼记·郊特性》。在《礼记》这篇文章中,有“伊耆氏始为蜡”的话,古注曰“伊耆氏,古天子号也,或云即帝尧也。”疏曰:“伊耆氏,神农也。”今人认为是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礼记·明堂位正义》:“蜡是报田之祭。”《诗经·羔羊·笺》:“(腊),岁事成熟,搜索群神而报祭之。”《礼记·月会》又说:“孟冬……大饮蒸,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由此可见,蜡辞就是蜡祭的祝辞。
这首短歌虽然是以祝词的面貌出现,但从它明显的命令口吻上看,实际上是对自然界的“咒语”。泥土坍塌,洪水泛滥,水土大量流失,虫害危害庄稼,野草杂木丛生,荒芜田地等自然灾害严重地威胁着原始人的生命安全,影响收成,不排除这些自然灾害,人们就无法生活。因此,人们希望排除这些自然灾害,也深信用自己的力量能够战胜它。于是,在原始宗教意识的支配下,原始人企图靠着这种有韵律的语言,来指挥自然,改变自然,使它服从人的愿望,为人类造福。每到年终,全部落的人会聚一起,祭祀百神,既是感谢各种神灵对人类和农作物的佑助,又是为祈求来年的平安和丰收。由此看来,这首短歌实际上表现了原发始人在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中要求控制自然灾害的愿望,也表现了原始人要求改变劳动条件的理想。全歌都是祈使语气,反映了生活在生产力低下的上古时代的人们对于自然力的迷信,同时也表现出他们要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意志和气魄。
全歌共十九个字,一、二、三言相杂,篇幅较短,音节短促。歌词内容和当时的劳动生产紧密关联,语词激昂慷慨,文字质朴有力,表现了原始人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顽强意志和昂扬乐观的情绪。
-
- 无名异的由来
- 古代有位侠客叫无名异,他走南闯北,为民除害。一天他在深山里不慎扭伤了脚,坐在地上歇息时,无意之中看见一只山鸡正嘴叼石子一遍遍摩擦
-
- 一代名妓李师师究竟是为何宁可当妓女也不做皇妃
- 李师师: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妓,她慷慨有快名,号为"飞将军"。她的事迹在笔记野史、小说评话中多有记述。较早的可见张端义《贵耳集》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
-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
-
- 郭开如何陷害廉颇
- 古今中外的志士仁人都特别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宋代的陆游曾写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美国总统林肯说:“黄金诚然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