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麟不听奉承话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8-27 18:29:38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桓麟是东汉时候的文学家。他小时候很聪明,又有才学,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名字。
桓麟的伯父叫桓焉,是当时很有权势的大官,家里有不少食客。食客,就是有权有势的封建贵族家里养着的一批人,这些人专门替主人出谋划策,跑腿办事。
一天,桓麟到伯父家玩。一个食客知道桓焉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心想:这可是讨主人高兴的好机会,我夸他几句,桓焉一高兴,说不定能得到点儿好处。于是,这个食客写了一首诗,称赞桓麟的聪明,还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甘罗十二,杨乌(甘罗、杨乌都是少年时就才华出众的人)九龄;昔有二子,今则桓生。参差等踪,异世齐名。”诗的意思是说:
甘罗
从前有甘罗、杨乌这样两个了不起的少年,现在有桓麟。他们之间在聪明、才学方面差不了多少,虽然不是生活在一个时代,他们的名声都是一样高。
果然不出所料,桓焉听了这首诗,脸上堆满了笑容,一再夸奖诗写得好。这位食客也自以为是办了一件聪明事,十分得意。桓麟听了却一点儿也不高兴。
伯父问他:“你觉得这首诗写得好吗?”
桓麟很认真地说:“我觉得不好。”
伯父听了他的回答,觉得很奇怪,收起了脸上的笑容。食客的得意神情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桓麟停了一下,一字一板地说:“我和甘罗、杨乌他们比起来差得太远了。甘罗是个极聪明的孩子,他几句话就说服了连丞相都说服不了的张唐,又能作为国家的正式使臣到赵国去,说服赵王献出了地盘儿,为秦国统一天下做出了贡献。一般的孩子怎能和他相比呢?杨乌饱览群书,博学多才,这也是世人公认的。我呢,年龄虽然和他们差不多,但是很惭愧,在很多方面我都远远赶不上他们。您对我这样夸奖,实在是太过分了,我真是无法接受啊!”
桓麟看了一眼那位食客,又接着说:“不顾实际情况,有意过分抬高别人,并不是好事情。如果被夸奖的人缺乏自知之明,从此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起来,难道还能进步吗?”
那位食客听了桓麟这一番话,讨了个没趣儿,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千瞪眼,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
- 齐恒公见鬼
-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
-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 荀子是如何教导楚王治理国家的呢?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楚庄王听说荀子是当世的大儒,便派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儒学荀子听
-
- 汉文帝废除肉刑
-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
- 董卓的盗窃之道
-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