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密闻

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他的底气是什么呢?

本文作者:四库百科(www.04bk.com) 时间 : 2020-06-09 15:26:24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对公孙渊曹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汉文化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在三国时期,虽然主要是魏蜀吴三方之间的较量。但是,实际上,在魏蜀吴三国之外,还存在公孙渊这一势力。

  公孙渊是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左将军公孙康之子。公孙康死时,因其子公孙晃和公孙渊等年纪尚小,众人于是拥推其弟公孙恭为辽东太守。对于公孙渊的祖父公孙度来说,早在董卓篡夺东汉朝廷的大权后,公孙度就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继则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越海取胶东半岛北部东莱诸县,开疆扩土;又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从而成为汉末群雄之一。等到了公孙渊即位之后,先是向曹魏称臣,后又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那么,问题来了,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他的底气是什么呢?

  一

  首先,太和二年(228年),公孙渊逼夺叔父公孙恭之位。魏明帝曹叡不听刘晔劝告,拜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由此,在公元228年,公孙渊名义上臣服于曹魏,或者可以称之为曹魏的附庸了。不过,公孙渊并不满足于向魏国称臣,在他执掌大权后,就开始与吴国往来。太和七年(233年),公孙渊企图向吴称臣,以其为外应。孙权打算册封公孙渊为燕王,东吴自丞相顾雍、辅吴将军张昭等人都劝谏孙权,认为公孙渊必败,因此反对孙吴对公孙渊的支持。

  不过,张昭等人的真知灼见,并没有被孙权采纳。对于固执己见的孙权,遣张弥、许晏等,携金玉珍宝,立公孙渊为燕王。公孙渊没想到孙权会如此看重自己,认为东吴远而曹魏近,害怕曹魏讨伐,又垂涎东吴送来的珍宝。在此背景下,公孙渊经过一番抉择之后,于是诱斩吴使,并将其首级献给魏明帝曹叡。对于孙权来说,这显然是被公孙渊戏耍了一次。

  二

  在公孙渊做出示好的举动之后,魏明帝曹叡非常开心,于是拜公孙渊为大司,封乐浪公,还让他继续持节任辽东太守,统领诸郡。到了景初元年(237年),魏明帝曹叡派幽州刺史毌丘俭等携带书信印章去征召公孙渊。公孙渊闻讯,立刻发兵,在辽隧阻击毌丘俭,并与之展开激战。毌丘俭见形势对己不利,便退兵。不久之后,公孙渊于是自立为燕王,改元绍汉,并设置百官,遣使持符节,授予鲜卑单于印绶,给周边的游牧民族加封晋爵,并促使鲜卑人去侵扰魏国的北方。

  并且,公孙渊又再次称臣于吴,希望得到外援。由此,在笔者看来,虽然曹魏实力强大,但是,公孙渊基于以下几点原因,还是选择了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一方面,这是因为公孙渊刚刚击退了魏国大军的讨伐。在公元237年,毌丘俭等人率军进攻公孙渊,结果无功而返。对此,在笔者看来,公孙渊很可能认为曹魏已经没有能征善战的将士了,于是,逐渐失去畏惧的他,选择自立为燕王,想要和魏国、蜀国、吴国这三国平起平坐。

  三

  另一方面,蜀汉、东吴对于曹魏的牵制,也是公孙渊敢于背叛魏国的重要原因。在公孙渊自立为燕王之前,蜀汉丞相诸葛亮曾五次北伐中原,这促使曹魏逐渐在雍凉一带集结了大量的兵马。当然,对于曹魏来说,也不能忽视东吴的存在,在淮南等地,曹魏同样驻守了大量的兵马,以此防备东吴的进攻。所以,非常明显的是,蜀汉和东吴的存在,牵扯了曹魏的大部分兵力。对于曹魏来说,如果只派少量兵力的话,很难彻底消灭远在辽东的公孙渊。

  但是,如果征调大量兵马的话,曹魏就会在存在防御空虚的问题,这很可能会给蜀汉或者东吴以可趁之机。在公孙渊暂时危害不到曹魏腹地的背景下,曹魏确实没有必要承担风险来征讨辽东。当然,对于公孙渊来说,还是低估了魏明帝曹叡,作为曹魏历史上非常骄傲甚至自负的皇帝,魏明帝曹叡对于公孙渊的背叛,无疑是难以容忍的。而这,自然也成为公孙渊最终败亡的重要原因。

  四

  最后,对于公孙渊来说,之所以自立为燕王,其底气也是因为辽东一带远离中原之地,曹魏想要征讨自己的话,不仅需要调集重兵,后面的粮草供给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曹叡召回太尉司马懿,令其率兵四万讨伐公孙渊。对此,在笔者看来,对于拥有40多万兵马的曹魏,只能派出4万兵马来讨伐公孙渊,这也确实说明曹魏因为蜀汉、东吴的牵扯,无法投入更多的兵力来征讨辽东。不过,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于公孙渊来说,这一次面对的不是毌丘俭,而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面对司马懿率领的大军,公孙渊不敢掉以轻心。于是,公孙渊派将军卑衍、杨祚等率步、骑共一万多人驻守辽隧,在周围挖壕沟二十多里。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正巧当时连日大雨,三十多日不停,辽水暴涨,司马懿的运输船可以从辽口直驶到辽隧城下。雨一停,司马懿立即在城周围堆起土丘,造望楼,准备了大量的石头,用弩弓直向城中发射。没多久,公孙渊全军溃败,他与儿子公孙修带着数百骑兵向东南突围而逃。在公孙渊败退之后,司马懿没有放归山,而是在后面穷追不舍,终于成功斩杀了公孙渊父子。在此基础上,司马懿成功平定了辽东、带方、乐浪、玄菟等郡。对此,《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评价道:“度残暴而不节,渊仍业以载凶,秪足覆其族也。”此外,在笔者看来,因为公孙渊建立的燕国存在时间太短,也即只有1年左右,所以在相关史料中,自然没有资格和魏蜀吴三国相提并论了。

汉文化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野史秘闻 声明: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他的底气是什么呢?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妇女祭祀床公、床母
妇女祭祀床公、床母
我国汉族有床神信仰,床神有床公、床母之分。也许是由于妇女在生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民间在床神信仰中,多以“床婆”、“床母”相称,而“
董卓生平
董卓生平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
九天玄女的传人
九天玄女的传人
九天玄女是九天的圣主,中华民族是九天玄女的传人,《诗经? 商颂 ? 玄鸟》有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我还认为,通过 “玄鸟 ” ,得知 “天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文侯与虞人期猎翻译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文侯与虞人期猎翻译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
范雎的反间计
范雎的反间计
秦国数次打败赵国的军队,廉颇坚守壁垒,不出去迎战,赵王认为廉颇损兵折将,伤亡太多,又胆怯不肯出战,十分生气,好几次下令责备他。应侯范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