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派
俄国革命运动中的一种小资产阶级派别。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俄国资本主义已有所发展,但小生产仍占优势,农民运动不断高涨的时期。主要成员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和民主主义知识分子。他们经常举行读书会,讨论形势,印发传单,揭露沙皇统治下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号召人民起来革命。1873-1874年,以拉甫洛夫(1823——1920)为代表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自以为是人民的“精粹”,认为农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从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到农村去”,发动农民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把土地分给农民的运动。这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他们否认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的必然性,不了解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革命阶级,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认为只要发展“村社”就能过渡到社会主义。这种思潮一般被称为“民粹主义”。1876年,民粹派的主要组织“土地和自由社”发生了分裂,它分成“民意党”和“土地平分社”。1881年,民意党因炸死沙皇而遭受打击趋于瓦解。80、90年代出现了以伏龙佐夫(1847-1918)等为代表的自由民粹派,代表富农的利益而与沙皇妥协,冒充“人民之友”,疯狂反对马克思主义,阻挠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鼓吹依靠沙皇来实行“社会改造”。首先用马克思主义批判民粹派错误观点的是普列汉诺夫。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和《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著作中,从思想上彻底粉碎了民粹派。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妇女祭祀床公、床母
- 我国汉族有床神信仰,床神有床公、床母之分。也许是由于妇女在生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民间在床神信仰中,多以“床婆”、“床母”相称,而“
-
-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
- 秦穆公:羊皮换贤
-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
- 董卓的盗窃之道
-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
-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
-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