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主义
源于法语,意为“应付”、“妥协”。最早指19世纪法国政治舞台上那些没有固定见解而随机应变的政党和政客。作为现代政治术语,是指工人运动中或无产阶级政党内出现的一种违反马列主义的革命原则,只顾谋取眼前的暂时利益和一时的成功,而迁就当前事态以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政治思潮。其表现形式有二:一是左倾机会主义。即急于求成,超越革命发展阶段,把幻想当作真理,夸大主观力量和群众的觉悟,贬低、轻视敌人的力量和客观困难,采取盲目的冒险主义活动;或者夸大党内敌情,进行过火斗争。二是右倾机会主义或投降主义。即思想落后于当前实际,不能随着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前进,甚至企图开倒车。在阶级斗争或党内斗争中,过高地估计敌人力量,悲观保守,丧失立场,放弃原则和党的领导,不敢斗争,甚至在敌人压力面前,退却逃跑,妥协投降。其实质是“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而忘记根本大计,只图一时的成就而不顾后果,为了运动的现在而牺牲运动的未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74页)二者均为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共同特征,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有严重的危害性。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历史上大禹作出的贡献有哪些?
- 禹部落的发源地在西夷。但是,在尧舜时代,禹的父亲鲧已进入中原,他是雄踞大河南岸位于嵩高山中的有崇氏部落的首领。河南登封东南之千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 ),嬴姓,赵氏,名柱 (一作式 ),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公元前250年,秦孝
-
- 吴王诸樊剑为何出现在蔡聲侯産墓?
- 工䱷太子姑發剑,1959年在安徽淮南的蔡聲侯産墓出土。蔡聲侯産墓此次出土遗物112件,以青铜兵器和车马器为主。其中,有工䱷太子姑發剑1
-
- 要离杀庆忌
- 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光,在伍子青的引荐下结识了侠士专诸,利用专诸刺杀了吴王僚,自己作了吴王,即吴王阖间,但阖间总有一个心病未了,那就是王
-
- 刘备与赵云
-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备为曹操大军追杀,与主力走散。忽糜芳赶来道:“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了也!”刘备斥道:“子龙是我故交,安肯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