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克斯顿,安妮
【生卒】:1928—1974
【介绍】:
美国“自白派”女诗人。生于马萨诸塞州纽敦城。从小未受过正规教育,后曾同雪尔维亚·普莱斯和乔治·斯坦贝克一起就读于波士顿大学和罗伯特·洛威尔的研究班,受教于W.D.斯诺德格拉斯。1961-1963年她是赖德克利夫学院的津贴生。有七本诗集和三本儿童文学作品集。诗集《生还是死》(1966)曾获1967年普利策奖。1968年成为英国伦敦皇家文学协会会员。1974年10月4日自杀。安妮·塞克斯顿关心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妇女解放事业。她声言,使妇女受害的是“误解”,而“根本不是妇女本身”。他深信,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能使她们得到崇敬。
塞克斯顿诗的主题常常与精神错乱、性裸露、堕胎、死亡、家庭解体和宗教信仰的矛盾有关。她的诗不落俗套,在“自白派”诗人中是最坦然自若和毫无羞涩的。在《男人和妻子》中,她述说着婚姻的痛苦:“我们表面相似/但我们的灵魂并不默契。”在《对贪婪的仁慈》中,她写道:“我生来就和罪恶打交道/生来就在忏悔罪过。”她甚至在诗中赞美自己的子宫。她的诗充满了对令人崇敬的美好事物的追求。她在《暴怒的雄鸡》一诗中说:“世界上的一切雄鸡都是上帝,/艳丽的,炽盛的,刺目的/成为女人甜蜜而多情的血液。”她的诗在艺术上是一种自言自语式的娓娓而谈的风格。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
-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
-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
-
-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
- 庞涓轻敌,惨遭兵败?
- 周显王28年,魏惠王派庞涓统帅大军,去攻打韩国。韩国抵挡不住魏军,被迫向齐国求援,齐国国王召集大臣们商议,是否出兵去救韩国。
-
- 赵奢收税不畏权
- 赵奢(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最初为赵国的田部官吏。由于不满平原君家拒绝缴纳租税,赵奢按律治罪,前后杀死了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