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标准

书籍: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 作者:敬永和 朝代:1990-09-01 专题:书籍

判定认识或理论正确与否的尺度。克思主义以前的各派哲学,都没有对此做出科学的回答。主观唯心主义以“圣人之言”、“圣经教条”、“有用”、“集体知觉”等为标准;客观唯心主义以“绝对精神”的活动为标准;旧唯物主义用客观事物自身作标准,都是错误的。尽管一些哲学家提出以“实验”、“行”、“生活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但他们不了解实践的社会性,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所有这些最多只能为以后科学地解决真理标准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思想材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只有社会实践才能满足真理本性的要求,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是主、客观之间沟通的“桥梁”、连结的“纽带”。实践又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把思想理论变成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客观物质活动,进而变成直接的客观现实。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把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加以对照,检验出主观与客观是否符合、以及符合到什么程度。一般地说,一种思想理论指导实践,获得了改造世界的成功,这种思想理论就是正确的;如果失败,就是错误的。逻辑证明是判定认识是否正确的重要手段,但逻辑证明不能代替实践检验,逻辑证明的前提、规则和结论,最终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并靠实践来检验。比如中国民主革命过程,有各种理论主张,而只有民主革命的胜利,才最后证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是唯一正确的理论。实践标准又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都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局限,因而一个人、一定时代的实践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当时人类提出的全部理论,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相对性;但人类无限发展的社会实践,最终能够检验一切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标准又是确定的、绝对的。坚持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才能同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划清界限;坚持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才能避免片面强调实践否定理论指导重要性的机械唯物论。

上一篇:真理 下一篇:真象与假象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武则天入宫十二年为何没有为唐太宗添一个孩子
武则天入宫十二年为何没有为唐太宗添一个孩子
但从十二年间,她的才人地位没有提升一步,而且唐太宗是位能广播龙种,留下35个孩子的父亲,随后跟了唐高宗的武则天,两人接连有了6个孩子,
齐恒公见鬼
齐恒公见鬼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董卓的盗窃之道
董卓的盗窃之道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