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亦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一种极端霸道的作风。意思是对顺从他的人就允许其存在和发展,对违背他的人就迫其灭亡。原为汉语成语,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讲的是季节、节令、方位等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只能遵守、顺应,而不能违背;违背了就要受到自然界的严酷惩罚,“不死则亡。”后来引申为人们之间的顺从关系。在封建社会,人们对封建皇帝只能忠顺,不能违背;如若违背,得罪了皇帝,轻则罢官革职,重则祸灭九族,确实“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现指某些人,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的专制作风,凡事独断专行、跋扈霸道,容不得不同意见;人们对之只能顺从,不许违背,如若违抗便遭到排斥,甚至打击。这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作风,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残余,与社会主义民主格格不入。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
-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司马错:司马迁之先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史官,从周朝开始就是宫廷史官,司马错更是他的直系祖先。司马错剧照司马错是个神人,他拥
-
- 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
- 身为亚圣的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呢?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战国时代,有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家,叫做“战国七雄”。但是您可不要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