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与本质
揭示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的一对哲学范畴。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主要的内部联系,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现象是事物在外部联系中呈现的表面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关系。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寓于现象之中,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受本质支配,是本质的外表形态。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不过它是歪曲的表现本质的现象。世界上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但是,现象和本质又是矛盾的:现象是外在的,表面的,能为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是内在的,深藏的,只能靠抽象思维来把握。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比本质生动、丰富,而本质比现象抽象、深刻。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本质是同类现象一般的、共性的东西。马克思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3页)。因此,科学的任务,就在于透过事物的外在现象,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思想政治工作,在处理极其复杂的思想问题和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切忌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准确地掌握人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 《艺舟双辑》,文艺论著。清代包世臣著。六卷。前四卷论文,后两卷论书,故称“双辑”。论书分为述书上中下,历下笔谭、国朝书品、答熙载
-
- 齐恒公守诺还地
-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
- 豫让:模范忠臣
-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
-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
-
-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 话说赵国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成侯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反正前方也有魏老大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