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率
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即生产某种产品或全部产品的劳动效率。通常是用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或是用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愈多,从而单位产品内所包含的劳动量愈小,劳动生产率就愈高;反之则愈低。例如,在10小时的劳动时间内,过去只能生产一匹布,现在能够生产两匹布,这就表明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或者生产一双皮鞋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由8小时减到4小时,也同样表明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按个别劳动者的劳动效率计算,是个人劳动生产率;按个别企业的劳动效率计算,叫企业劳动生产率;按全社会的平均劳动效率计算,叫社会劳动生产率。前二者都是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生产先进与落后的根本尺度。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量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反之,则高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同一劳动量所使用的生产资料数量的增加,或者说,用更少的活劳动就可以使用更多的物化劳动。因此,在加入商品的总劳动时间中,活劳动的份额会减少,物化劳动的份额会增加,归根到底是活劳动的节约,从而导致加入商品的劳动总量的减少。这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标志。劳动生产率同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量成正比,即劳动生产率愈高,产品量愈大;同单位产品所包含的劳动量成反比,即劳动生产率愈低,劳动量愈大。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主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就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决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具体要素,主要有:“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页)。在这些要素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居于重要地位,因为它的发展,将会改变生产手段,也必然影响到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甚至会相对地改变自然条件的作用。在不同的社会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不同的情况和意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过程,就是增加剩余价值,加强对雇佣工人剥削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基本途径;同时,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又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列宁说:“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列宁选集》第4卷第16页)在一些经典著作中,有时也把劳动生产率称为“劳动生产力”。
-
- 三国时期神童曹冲简介,曹冲是怎么死的?
- 曹冲生性温厚,通情达理。当时魏国由于经常发生战争,所以采用严刑峻法来约束人民。一次曹操的马鞍在仓库被老鼠咬了,守卫仓库的官吏们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
- 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
- 身为亚圣的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呢?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战国时代,有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家,叫做“战国七雄”。但是您可不要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