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指人的意识对意识活动本身的认识。康德认为有一种叫做“先验的自我意识”的认识能力,它可以对感性和知性的材料起一种统一的作用。黑格尔在其《精神现象学》中认为“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一个阶段。黑格尔宣称,人的意识首先以他物为认识对象,即狭意的“意识”阶段,这时候还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只有从认识他物进到认识“意识自身”,才可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这就是“自我意识”的阶段。黑格尔所说的“自我意识”过程乃是精神自我矛盾、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青年黑格尔派的布鲁诺·鲍威尔抓住黑格尔所说的“自我意识”这个概念,提出“批判地思维的”杰出人物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唯心主义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对这种关于“自我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进行了深刻批判。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中,指对于自己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等形式。自我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在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中,特别是言语和思维的发展,逐渐明确自己作为主体而与客体相对应,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认识到自己的权力和义务,认识到自己和社会、和别人的关系等。形成自我意识的主要途径有:(1)通过认识他人而认识自己。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彼此认识和评价,这些评价影响到个人的自我评价,从而形成自我意识。(2)通过直接和间接的自我认识而形成自我意识。直接的自我认识是通过自我观察表现出来的;间接的自我认识是通过分析自己的活动及其结果来完成的。(3)通过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而形成自我意识。自我监督能使人发现自己在活动中的优缺点,确定新的活动方案;自我教育能使人除受社会教育外,还从自己的反省中教育自己,进行自我修养,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青年自我意识的增强有如下特点:要求深入了解和关心自己的发展;自我评价能力的成熟和注重自我教育;道德意识的发展;人生观的形成。做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了解人的自我意识并加以正确引导。
-
- 妇女祭祀床公、床母
- 我国汉族有床神信仰,床神有床公、床母之分。也许是由于妇女在生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民间在床神信仰中,多以“床婆”、“床母”相称,而“
-
- 齐桓公庭寮求贤
-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
-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 重耳一行离开了齐国,又开始了他们的列国之旅。他们第一个到的国家,是楚国的新小弟曹国(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曹国是个典型的小国,夹存
-
-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
-
-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 李牧是赵国名将,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李牧和白起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无数贡献,最后却被国君杀害。李牧的死比白起更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