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控制
“社会控制”的对称。不受外界诱惑因素的影响,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情感冲动和行为。是一种意志力强的表现,亦称“自制”。个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环境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环境影响的烙印。由于认识能力和自身利益的局限,个人的思想观念常和他人利益、民族利益、社会道德发生冲突,这就要求个人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组织,当自己的思想和意见未能实现的时候,进行自我控制,自觉做到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局部服从全局,个人服从组织。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就是要自觉地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地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有不同意见,按照党章规定可以保留或向上级反映,但不得在行动上有任何对抗的表现。一个人如果失去自我控制,不能理智地支配自己,对已对人都不会有好的结果,甚至给党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自我控制是一个人自我改造、自我修养,在人生道路上逐步完善自己,达到理想人格的重要途径。它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自我控制与必要社会控制相辅相承,相互补充。只有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各种社会规范和道德要求有深刻理解,并具有坚强的意志力,才能自觉地运用各种规范来指导、约束和检点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有效的自我控制。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元稹一边包养名媛一边反腐倡廉到底是怎么回事?
- 元稹为人刚直不阿,对当时官场腐败深恶痛绝,曾高举反腐倡廉大旗,志在一扫官场恶习。与元稹既是同僚、又是好友的白居易评价元稹说:“所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秦穆公:羊皮换贤
-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司马错:司马迁之先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史官,从周朝开始就是宫廷史官,司马错更是他的直系祖先。司马错剧照司马错是个神人,他拥
-
- 雍正被恐吓之谜
- 雍正游玩西湖正在兴头上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恐吓信,这封恐吓信信的主人又是谁?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竟然让威风八面的皇帝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