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伸法
拔伸即牵拉、牵引。拔伸法是固定肢体或关节的一端,牵引另一端的一种方法。
〔动作要领〕
1.头颈部拔伸法患者正坐,医生站在患者背后,用双手拇指顶在枕骨下方,掌根托住两侧下颌角的下方,并用两臂压住患者两肩,两手用力向上,两前臂下压,同时作相反方向用力(图3-27)。
图3-27 头颈部拔伸法
2.肩关节拔伸法 患者坐势。医生用双手握住其腕或肘部,逐渐用力牵拉,嘱患者身体向另一侧倾斜(或有一助手帮助固定患者身体),与牵拉之力对抗(图3-28)。
图3-28 肩关节拔伸法
3.腰部拔伸法 患者俯卧。令助手固定其两腋下,或令患者两手拉住床头,术者两手握住其两踝上,用力向下拔伸(亦可令助手同时向上牵拉)。
4.腕关节拔伸法 医生一手握住患者前臂下端,另一手握住其手部,两手同时作相反方向用力,逐渐牵拉(图3-29)。
图3-29 腕关节拔伸法
5.指间关节拔伸法 用一手捏住被拔伸关节的近侧端,另一手捏住其远侧端,两手同时作反方向用力牵引(图3-30)。
图3-30 指间关节拔伸法
拔伸法操作时用力要均匀而持久,动作要缓和。
〔手法作用〕本法对扭错的肌腱和移位的关节有整复作用。
〔临床应用〕本法在临床应用较少,多用于关节错位、伤筋等。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
- 周定王兄终弟及,楚庄王问鼎中原
- 如果司马迁的《史记》没有记错的话,大周王朝此次难得地出现了一次“兄终弟及”。按《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匡王去世之后,继承王位的
-
-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
- 王莽改制
-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
-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董仲舒斥孟子
- 董仲舒与孟子的学术之争是鲜为人知的,可能许多人不相信,但这却是真实的。董仲舒画像这天,几只蜜蜂正在董宅后院飞来飞去忙着采蜜。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