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通鉴
书名。向宏业、唐仲扬、成伟钧主编。张志公题写书名,张寿康作序。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出版,1993年重印。全书共约110万字,1100多个条目。本书广采汉语修辞现象,集古今汉语修辞研究成果之大成。既是一部学术著作,又是一部具有广泛实用价值的参考用书。它的显著特点:一是把修辞的范围扩大到所有语言要素,不仅包括传统的修辞格研究,而且涵盖语音、语词、语法方面的修辞;二是提出了宏观修辞的概念,把篇章研究、语体研究、文体研究、风格研究都纳入修辞研究范畴,作为语言宏观表达的方式,从而使汉语言修辞研究面貌为之一新;三是在撰写体例上,把应用性、理论性、鉴赏性融于一体,突破了一般修辞学著作的结构框架。该书出版后,引起国内外反响,为我国近年修辞学研究难得的成果。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苏洵为什么是大器晚成 苏洵的经历
- 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皆不中。曰:“此未足为我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
-
-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 吴王诸樊剑为何出现在蔡聲侯産墓?
- 工䱷太子姑發剑,1959年在安徽淮南的蔡聲侯産墓出土。蔡聲侯産墓此次出土遗物112件,以青铜兵器和车马器为主。其中,有工䱷太子姑發剑1
-
- 屈原:玉米田的传说
-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楚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大诗人。他担任过楚国的大臣,参与国家内政和外交大事。为了使楚国强盛,屈原主张
-
- 古代唯一被腰斩的公主,美貌异常,3个刽子手都不忍行刑!
- 古代几千年封建社会,皇权体制下,皇子公主那绝对是至高无上,备受恩宠的。然而,历史上并不是每个公主都能善始善终,有时候生在皇家也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