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毫竹管毛笔
战国时期文具。1954年长沙市左家公山15号楚墓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笔全长21厘米,其中杆长18.5厘米,杆径0.4厘米,毛长2.5厘米。毛笔原置于一根小竹筒(笔筒)内。笔毛选用上等兔毫,制作时先将竹质笔杆下端劈开,遂将笔毛夹于其中,以丝线缠住髹漆而成。毛笔附近还出土有竹片、铁削和竹简3件,可谓当时的“文房四宝”。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即有笔出现,用来在陶器上绘彩,但已无法见到实物。晋代崔豹《古今注》称造笔自蒙恬始,其中一种名“兔毫竹管”,该墓所出质地与其所述完全吻合。左家公山毛笔与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所出同为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毛笔。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王安石变法为何失败?
- 列宁曾称赞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然而其领导的“熙宁变法”来得快,去得也快,这其中的是非功过也只能留与世人评说。王安石(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甘罗斗丞相
-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
-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 重耳一行离开了齐国,又开始了他们的列国之旅。他们第一个到的国家,是楚国的新小弟曹国(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曹国是个典型的小国,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