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融合——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向及现代价值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 上卷 作者:万里 朝代:2006-01-01 专题:书籍

伦理学著作。李桂梅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29万字。此书为作者的博士论文略加修改而成。作者认为,中国家庭伦理的现代转向及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家庭伦理精神的变化,从传统的家庭本位转向个人与家庭双重取向。二是夫妻人伦规范的变化,从夫权中心到两性平等和谐。三是父子人伦规范的变化,从单向度的孝发展为双向度的爱。全书除引言外有6章,分别为: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要义,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现代转向的历程,家庭伦理精神的变迁:从家庭本位到个体与家庭双重价值取向;家庭伦理规范的变迁(一):从男权夫权中心到两性平等和谐;家庭伦理规范的变迁(二):从愚昧的孝到尊老爱老之情;现代视野下家庭伦理的建构。

上一篇:湖湘文化论坛 下一篇:文化国力引论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武庚叛乱
武庚叛乱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伊尹负鼎典故
伊尹负鼎典故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
张仪连横
张仪连横
战国末期,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国相,用连横政策对付诸侯的合纵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张仪先后去魏国四次,终于劝说魏哀王尊秦王为帝。接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