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可兼知
王夫之哲学命题。《尚书引义·说命中二》:“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得行之效也……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从而说明了行在认识过程中的根本性意义。(1)王氏认为,行是知的基础。比如人走路,不去行走是不可能知道道路情况的。古人为什么要强调“行之惟艰”,因为只有“先其难,而易者从之易矣”。人们只有通过行才能获得知。(2)人们求知是为了更好地行动:“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就包含有行是知的目的的意思在内。所以他主张“知之尽,则实践之而已”。(《张子正蒙注·至当篇》)(3)他还认为,行是检验知的手段。所谓“行焉可以得知之效”的“效”,就有征验、效果之意。所以他说:“行于君民、亲友、喜怒、哀乐之间,得而信,失而疑,道乃益明,是行可以有知之效也。”(《尚书引义》卷三)王氏虽强调“行可兼知”,即行对知的决定作用,但并不否认知的意义。他说:“人必知之而后能行之,行者皆行其所知者也……喻之深,察之广,由是而行,行必安焉。”(《四书训义》卷三十)从而又承认了知对行的巨大反作用。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汉文帝废除肉刑
-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
- 董卓部下一览
-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聂政:史上最顾家的杀手
- 根据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聂政者,轵深井里人。”聂政是郭解的老乡,也是轵地 (今河南省济源境内)人氏,深井相当于轵县的一个乡。豫
-
- 司马错:司马迁之先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史官,从周朝开始就是宫廷史官,司马错更是他的直系祖先。司马错剧照司马错是个神人,他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