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论必以阴阳明大义
黄老学派哲学命题。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称》:“凡论必以阴阳〔明〕大义。”说明对阴阳对立的重视。接着举了自然和人事中大量阴阳对立的现象,如“天阳地阴。春阳秋阴。夏阳冬阴。昼阳夜阴。大国阳,小国阴。重国阳,轻国阴。有事阳而无事阴。信(伸)者阴(阳)者(而)屈者阴。主阳臣阴。上阳下阴。男阳〔女阴〕。〔父〕阳子〔阴〕。兄阳弟阴。长阳少〔阴〕。贵〔阳〕贱阴。达阳穷阴”等等。这些阴阳的区分,有的虽不尽准确,但说明黄老学派对阴阳对立现象的极端重视。《称》还指出:“诸阳者法天,天贵正,过正曰诡……诸阴者法地,地〔之〕德安徐正静,柔节先定,善予不争。此地之度而雌之节也。”把阴阳对立又归结为地天、柔刚、雌雄对立,表明帛书对矛盾的普遍性已有一定认识。《十六经》中还有《雌雄节》一篇,专论雌雄对立,而提倡雌节,与上段思想也是一致的:“凡人好用雄节,是胃(谓)方(妨)生……凡人好用〔雌节〕,是胃(谓)承禄。富者则昌,贫者则穀。以守则宁,以作事则成。以求则得,以单(战)则克。厥身则〔寿,子孙则殖,是谓吉〕节,是胃(谓)绔德。”这一思想与《老子》的“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第28章)和“柔弱胜刚强”(第36章)是一脉相承的。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李世民14个儿子的悲惨结局
- 唐太宗李世民可真正算得上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但说到他的儿子,这些贵胄绝大多数不成器,下场也很可悲:其中3个被杀,3个自杀,3个早夭。1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
-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
- 赵奢识子,赵括纸上谈兵
- 赵奢,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奢,是战国时赵国
-
-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