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道循理
黄老学派哲学命题。《经法·四度》:“执道循理,必从本始,顺为经纪,禁伐当罪,必中天理。”本意是说明君主和大臣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把握事物的规律,而要把握事物的规律,还应该探讨其本原。《经法·六分》中有“主执度,臣循理者,其国朝(霸)昌”的话,说明了掌握规律的重要性。在《经法》中,道比理具有更加根本的意义。道是生物的本原,它“虚无刑(形),其裻冥冥,万物之所从生”(《道法》),当然也为理所从生。但道又具有根本规律的意义,“物各〔合于道者〕,胃(谓)之理”(《论》)。这里讲的“理”则是各种具体事物的具体规律。可见,所谓“执道循理”就是既要把握事物的根本规律,又要把握各种现象的具体规律。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五木思一掷,枭卢叱回旋——樗蒲与五木之戏
- 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这是杜甫诗《今夕行》的最后两句。诗人在这里借他人豪赌抒自己胸中豪气。他引用的典故出自
-
- 诸葛亮不遇刘备会隐居一生吗
- 作者:长空星照 来源:新浪博客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
-
-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
-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
- 王莽改制
-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