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剑
彰德人马维玉、崔漪、李璧、姬呈四人友好。姬呈出身富豪家,品行恶劣,一日春游普福寺,见杜家女子在寺中还愿,长得出众,就叫无赖子穆逸去杜家求亲。杜家早已将女儿许给崔漪,穆逸仍纠缠不休。穆逸的妻子白氏、丑陋多病。穆逸与姬呈商议,邀请崔漪共饮,酒后故意用言语激他,攘臂挥拳,以生衅端,崔漪却并不发火。白氏出来解劝,穆逸突然用棒槌打死她,诬告崔漪乘醉杀人,又重贿县令,治成死罪。马维玉、李璧联合一些书生,公讼为崔漪辩冤,县令不听。维玉痛恨姬呈陷害朋友,将他殴打一顿。又送给县吏数百两银子,请求免崔漪一死。崔被发配阶州,姬呈又贿赂解差,派两名恶仆随后,想在半路杀掉崔漪。维玉估计会有不测,暗持宝剑相随,待两仆正要下手时,维玉突然出来挥剑杀死他们及解差,赠给崔漪一百两银子让他逃走。维玉带的这把宝剑,系远祖世传,用剑挥石即从中分为两半,名为“犀剑”。维玉回来遇到姬呈和穆逸,想把他们一齐杀掉,被二人逃脱。二人将维玉告发到河南节度使那里,维玉遭擒讯,要处斩,因军情事急,暂时囚在狱中。这时有朝廷使者巡查彰德,维玉妻鲁氏拦轿诉冤,使者入境时也听说这件事,便把维玉、姬呈、穆逸一并提来面质,审明真相,便定姬、穆死罪,维玉无罪释放。使者见维玉相貌奇伟,文武才备,写信推荐给招讨使,在军前效力。再说李璧因与马维玉一起主持正义,而遭到姬呈凌辱。李璧一气之下,削发为僧,投汝宁延庆寺静缘为师,法名正觉,练就一身武艺,并继承静缘衣钵,做了住持。维玉去投招讨使,路过其寺,两人见面,喜出望外。正觉带着三百僧兵与维玉一起投军。维玉做了前部先锋,率领僧兵,一鼓破贼,活捉贼首。维玉因功授西京留守,正觉做了护国禅师,崔漪也成为翰林。三人相见,悲喜交集。崔漪与杜氏终成婚配。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
- 华元杀羊招士,和华元为何打败仗有什么关系?
- 公元前607年春天,郑国的公子归生奉楚国之命讨伐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率师抵御,与郑师交战于大棘。华元是宋国的右师,主持朝政,但不
-
-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 晋文公在各诸侯国的威望很高,很多小国有难,都会找晋文公帮忙。有一天,宋襄公的继任者宋成公写信给晋文公,说楚国要联合三国攻打宋国,请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
- 魏文侯用才之道
- 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