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圉论楚宝
楚大夫王孙圉到晋国访问,晋定公设宴招待他,赵简子故意摇动身上的玉佩作声,在一旁陪宴。他向王孙圉询问,楚国的白珩还在吗?王孙圉告诉他,白珩还在。简子又问,白珩作为楚之国宝,有多少代了?王对简子说,楚国从来没有把白珩当作宝物。楚国所珍视的,有一个名叫观射父的大夫,他善于外交辞令,能到各诸侯国去办事,使诸侯不能把我们国君作为话柄。又有位左史倚相,能陈述先王典籍,解说各种事物,早晚向我们国君提供前代兴衰存亡的事例,使国君不忘先王的功业,又能取悦于上下神灵,顺导其喜好与憎恶,使鬼神对楚没有怨恨。又有云梦泽,是金、木、竹、箭的产地,又是龟、珠、角、齿、皮、革、羽、毛等物资的来源。可备作兵赋之用,防范意外事件,又可作帛币,供招待和馈赠诸侯之用。若是结好诸侯的礼品具备了,又用适应的外交辞令去疏通,又有预防意外事件的准备,而大神也能佑助他。我们国君就可以与诸侯和睦相处,国家和人民也得以安宁了。这些才是楚国的宝贝。我听说国家的宝贝不过六种罢了。明智通达的贤者能裁断评议百事,能辅佐君王治理国家,就把它当做宝贝。祭祀用的玉器足以庇护嘉谷的生长,使无水旱之灾,就把它当做宝贝。珠能防御水灾,就把它当做宝贝。钢等金属能够制作兵器,防御战乱的,就把它当作宝贝。山林薮泽足以提供财物用度,那就把它当做宝贝。像那玉佩相击的喧哗之美,我们楚国虽被视为蛮夷之邦,也不能把它当做宝贝。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
-
-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
-
-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 詹天佑买马车
- 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他先后指挥了塘沽、天津间的铁路铺轨工程,完成了滦河大桥工程和著名的京张铁路工程。詹天佑一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