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误和谴责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失误。每个失误都会引发一个叫做“追究责任”的恶意游戏。于是,企业开始了搜捕受害者的行动,并且要保证把责任推到别处而不是自家门前。这很自然,谁也不想戴上“管理白痴”的帽子。
弱势经理人很乐于玩这种找责任人的游戏。这是摆脱责任、简化和规避问题的办法。但是,政治迫害很难帮助各管理层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强势经理人不玩这种找责任人的游戏。他们认识到追究责任人对个人而言破坏性较大,对企业的生产力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出现间题通常是组织中出现更多系统性问题的征兆。这时应该把搜捕重点落实到那些引发问题的系统上。首先检查系统、制度,而不是个人,这样搜捕行动就客观化了。而且管理层也有了经过努力找出事实真相的机会,而不会遭遇政治迷雾和混乱。管理层一旦明白了事实真相,他们就能够行动起来,制止这样的间题再次发生。
当失误出现在自家后院的时候,强势经理人也会挺身而出。由于有他站出来承担了责任,组织中的其他人就会解脱地松一口气。而且,由于他让人们摆脱了困境,人们会隐隐地流露出一丝感激。如果这个经理人要向上级领导汇报,让他们明了所出现的问题,那么这个政治家式的行动就会强化这个经理人的形象。前提是这个失误不是致命的,也不会再发生。
这段文字所传递的信息很简单:当有失误出现的时候,要把责任归咎到系统、制度上,而不是个人身上。按照这种方式处理问题,企业才能获益并进步。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 楚国曾是战国七雄中的泱泱大国,幅员辽阔,兵精粮足。多年来一直是秦国的劲敌。那么为什么被秦皇一举消灭了呢?表面原因是楚国有个昏君
-
- 秦庄襄王,千古第一大帝嬴政的生父
- 秦孝文王是个悲情君王,等了几十年终于轮到自己当皇帝,却在位仅仅三天,就寂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此之前,先王昭襄王,带领着秦国在一统
-
- 赵奢怒斥平原君
-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专管征收赋税的机构。年轻的税吏赵奢,就在这个机构里工作。
-
- 子产为人不苟私情
- 为什么说子产为人不苟私情呢?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