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pH1)与强碱(pH2)混合呈中性时,二者体积与pH的关系规律
(1)若pH+pH=14,则V(酸)∶V(碱)=1∶1.
(2)若pH+pH>14,则V(酸)∶V(碱)=10()∶1.
(3)若pH+pH<14,则V(酸)∶V(碱)=1∶10(+).
例在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mol·L,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
A.12 B.7 C.6 D.2
解析 在溶液中,c(H)=c(OH)=1×10mol·L.当溶液中c(H)=c(H)=1×10mol·L时,pH=12;当溶液中c(OH)=c(OH)=1×10mol·L时,c(H)溶液=(1×10)/(1×10)=1×10mol·L,pH=2.
答 A、D.
上一篇:溶液酸碱性判断规律
下一篇:盐类水解的概念及实质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说“蝴蝶效应”导致明朝灭亡不准确?
- 前段时间,曾经在《重庆晚报》看过一篇文章,内容是说《“蝴蝶效应”导致明朝灭亡》,历史真相是如此吗?笔者带着疑问,查阅资料,翻看正史,经
-
- 王冕为何隐居躲名利
- 一天,王冕和秦老爹正坐着闲聊,见从外头走进来一个人,头戴皂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爹马上立身起来迎接。这人姓翟,是县里的头役,也是买办
-
-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
-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豫让:模范忠臣
-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