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鉴别题的类型和解题方法
1.不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1)先依据外观特征,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的几种物质.
(2)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可考虑能否用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开来.
(3)若以上两方法都不能鉴别时,可考虑两两混合法,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分析确定.
(4)若被鉴别物质为两种时,可考虑因试剂加入的顺序不同,现象不同而进行鉴别.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1)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水溶性、密度、溶液酸碱性,确定能否选用水或指示剂(石蕊)进行鉴别.
(2)在鉴别多种酸、碱、盐的溶液时,可依据“相反原理”确定试剂进行鉴别.即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酸性时,可选用碱或水解呈碱性的盐的溶液作试剂;若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碱性时,可选用酸或水解呈酸性的盐的溶液作试剂
(3)常用溴水、新制氢氧化铜、氯化铁溶液等作试剂鉴别多种有机物.
3.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此类题目不限所加试剂的种类,可有多种解法.题目的考核的形式往往是从众多的鉴别方案中判断最佳方案.其要求是操作步骤简单,试剂选用最少,现象明显.
注 (1)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题目往往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回答时要掌握以下要领:
①选取试剂要最佳:选取的试剂对试剂组中的各物质及反应现象要专一,使之一目了然.
②不许原瓶操作:鉴别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使用,若原瓶操作,试剂污染,“别”而无用.要有“各取少样”字样.
③不许“指名道姓”:结论的得出来自实验现象,在加入试剂之前,该物质是未知的,叙述时不可出现“取某某试剂加入某某物质……”的字样.一般简答顺序为:各取少许→溶解→加入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2)不用任何外加试剂鉴别多种物质主要有如下四种形式:a.顺序型:通过观察、加热、焰色反应或两两混合等方法,先确定某种物质,再用这种物质作为新的试剂,依次鉴别本组内各物质.
b.一次型:用某种方法鉴别出一种物质后,这种物质能与其他几种物质分别反应呈现不同现象,一次性地鉴别本组物质.
c.分组型:用某方法将原物质组分成现象相同的两组(也可能是多组),再对各小组内物质进行鉴别.
d.综合型:以上几种类型的组合.
例 (2004·天津理综·9)仅用一种试剂鉴别如下物质:苯、CCl、NaI溶液、NaCl溶液、NaSO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选用的是( ).
A.溴水
B.FeCl溶液
C.酸性KMnO溶液
D.AgNO溶液
解析
根据上表现象可以确定AgNO试剂不能选用.
答 D.
例2 (2004·全国Ⅳ·13)下列各组物质中,仅用水及物质间相互反应不能一一区别的一组是( ).
A.NaO、Al(SO)、MgCl、KCO
B.BaCl、NaSO、(NH)SO、KOH
C.AgNO、NaCl、KCl、CuCl
D.Fe(SO)、KCO、KHSO、NHCl
解析 A项中,将水分别滴加到各固体物质中,有气泡产生的是NaO,然后用NaO检验出Al(SO)、MgCl和KCO三种溶液.将B项中各物质配成溶液.两者混合.在混合过程中若分别产生沉淀、无明显现象和气体等变化的,被滴加的物质分别是BaCl、NaSO和KOH,滴加的物质是(NH)SO.将D项中各物质溶解,出现黄色的是Fe(SO),然后用Fe(SO)检验出KCO,用KCO检验出KHSO和NHCl.对于C项,用水只能检验出CuCl和AgNO无法区分NaCl和KCl.
答 C.
-
-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 文曲星,亦称文星,其本名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其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曲星是中国古代对斗
-
-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 重耳一行离开了齐国,又开始了他们的列国之旅。他们第一个到的国家,是楚国的新小弟曹国(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曹国是个典型的小国,夹存
-
-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 楚国曾是战国七雄中的泱泱大国,幅员辽阔,兵精粮足。多年来一直是秦国的劲敌。那么为什么被秦皇一举消灭了呢?表面原因是楚国有个昏君
-
-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
-
-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
-
- 吴王诸樊剑为何出现在蔡聲侯産墓?
- 工䱷太子姑發剑,1959年在安徽淮南的蔡聲侯産墓出土。蔡聲侯産墓此次出土遗物112件,以青铜兵器和车马器为主。其中,有工䱷太子姑發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