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定理
1.内容: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
表达式:Ft=mv′—mv.
2.几点说明:
(1)动量定理表达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当合外力是变力时,F应该是合外力对作用时间的平均值.
(2)动量定理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变形也可以写成
.
此式说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动量变化率成正比.
从上式可以看出,p—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斜率越大,动量变化的越快,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就越大,如图所示F>F.
(3)动量定理表达式中的Ft是合外力的冲量,是使研究对象的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在所研究的物理过程中,如果作用在研究对象上的各个外力的作用时间相同,则可用Ft求合外力的冲量;对一维的情况也可选定一个正方向,把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用Ft+Ft+……求出合力的冲量,若时间不同,则只能在选定正方向后用Ft+Ft+……求出合力的冲量.
(4)动量定理公式中的p′—p是物体动量的变化,是某过程的末态动量减去初态动量,是矢量减法,对一维情况在选定正方向后简化为代数运算,公式中的“—”号是运算符号,与正方向的选取无关.
(5)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而且对微观现象和高速运动同样适用,动量定理是用牛顿运动定律导出的两个重要定理之一,定理体现出动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冲量的总效果,而无需考虑冲击过程中冲量变化的细节,所以应用起来比较方便.
上一篇:动量与动能概念的区别
下一篇:用动量定理解题的基本方法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
- 秦穆公:羊皮换贤
-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
- 九天玄女:助黄帝胜蚩尤
- 九天玄女几乎要成为一个战神了。她第一次出现就是在黄帝和蚩尤的恶战中,春秋时又化身越女传授剑法给越国战士,在《水浒传》中又是宋
-
- 晋襄公漏言害两臣!领导泄密可咋整?
- 公元前621年,晋国准备和狄国开战,晋襄公拟派狐夜姑(一作射姑)为主将,赵盾做副将,带兵出征。晋襄公画像晋襄公:(公元前621年):姬姓,讳欢,谥号曰
-
- 商均墓为何历经多年仍受到虞城世代百姓的祭拜
- 商均虽然被太史公定论为不肖,没有能力承继帝位,可能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领袖,但他绝对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海内经》说,义均是始为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