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是哪个朝代的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7-31 10:37:21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骆宾王是哪个朝代的
骆宾王是唐初著名诗人,字观光,在乌伤城北的一个风景诱人、环境幽美、叫骆家塘的一个小村庄里,他出身寒门,七岁能够作诗,众多人称之神童,《咏鹅》就是当时的作品。他和杨炯、卢照邻、王勃合称初唐四杰。他是汉族人,出生于姿州,也就是现如今的浙江义乌一带。
骆宾王墓
他还曾长时间呆在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骆宾王的父亲是青州博昌县令,在他任职期间去世了,他生活在寓博山,后来移居到兖州瑕丘县,在贫困和落魄的生活条件下度过了早年岁月。后来,他由长安主簿入朝当官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时治理朝政政,骆宾王多次上书反对她称帝统治,因此得罪了她,最后被关入狱中。骆宾王在狱中写了著名的《在狱咏蝉》。
684年,武则天废中宗自立,也就在这一年的九月,徐敬业在扬州计划谋反,骆宾王成为他的幕僚,并被任命为艺文令,掌管文书等机密文件。在同年十一月,徐敬业起兵失败被杀害了,而骆宾王则下落不明。
在他的一生中有两条路,有着截然相反的结局,虽说他作为一名官吏在从政这条道路上充满荆棘和坎坷,可是他在诗人这条路上可谓是顺风顺水。而这两条不同的人道路也可以说是相互应影响的,当政治呈现出下降趋势的时候,他的文学成就就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作为一名既是历史人物又是诗人,格外引人关注。
关于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邻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
初唐四杰
旧唐书·杨炯传 记载:“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活动于唐朝高宗、武后时期。他们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对宫体诗有较大突破,并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勇于改革齐梁浮艳的诗风。
四杰的名次历来有多种排序,宋之问在《祭杜学士审言文》中第一次提出“复有王杨卢骆”,《旧唐书·王炯传》也采用这个排序,但是杨炯本人对这个名次不同意,表示“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与四杰同时代的张说在《赠太尉裴公神道碑》中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此外,《旧唐书·裴行俭》也有“杨王卢骆”的排序,吏部侍郎李敬玄盛赞四人,但裴行俭见面后,便说:“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如勃等,虽有才,而浮躁炫露,岂享爵禄者哉?炯颇沉嘿,可至令长,余皆不得其死。”四人中王勃被有些人认为是成就最高的,例如明代陆时雍的《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
-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
- 兵痞董卓
-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
-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