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尖白根黑舌
舌尖白苔二分根黑一分者.必有身痛恶寒.如饮水不至甚者.五苓散.自汗渴者,白虎汤.下利者,解毒汤可.此亦危殆也.
(图缺)
【介按】白苔带黑点.或带黑纹而粘者.此属太阴气分之湿证.故有身痛恶寒.渴不多饮之候.治宜行湿和脾.故以五苓散主之.若自舌根黑起至尖.甚至刮之不脱.湿之不润.此时邪已化热燥耗胃液.故见自汗、口渴之证状.而用白虎汤清胃热以治之.若热邪从阳明而转至太阴.其热愈深.其毒愈重.此时苔色转见纯黑而无芒刺矣.因其热毒无处发泄.直奔大肠而暴下.形同下利.故宜速用解毒汤.以解肠胃之热毒为最要.然症势至此.亦危极矣.
五苓散(方见前)
白虎汤
知母(一钱五分) 甘草(炙一钱) 石膏(四钱) 糯米(一撮)
上 咀.每服一两.用水一钟半.入糯米.先煎.下诸味.再煎去渣服之.加人参亦可.
【介按】张仲景《伤寒论》内之白虎汤.有粳米而无糯米.盖糯米甘温.能收自汗.不若粳米之甘平.色白入肺.除烦清热以止渴也.柯韵伯曰.阳明邪从热化.故不恶寒而恶热.热蒸外越.故热汗自出.热灼胃中.故渴欲饮水.邪盛而实.故脉滑.然犹在经.故兼浮也.盖阳明属胃.外主肌肉,虽有大热而未成实.终非苦寒之味所能治也.石膏辛寒.辛能解肌热.寒能胜胃火.寒性沉降.辛能走外.两擅内外之能.故以为君.知母苦润.苦以泻火.润以滋燥.故以为臣.用甘草、粳米调和于中宫.且能土中泻火.作甘稼穑.寒剂得之缓其寒.苦药得之平其苦.使沉降之性.皆得留连于味也.得二味为佐.庶大寒之品.无伤损脾胃之虑也.煮汤入胃.输脾归肺.水精四布.大烦、大渴可除矣.白虎为西方金神.取以名汤.秋金得令而炎暑自解矣.更加人参以补中益气而生津.协和甘草、粳米之补承制石膏.知母之寒.泻火而土不伤.乃操万全之术者也.
解毒汤
黄连(一两) 黄柏(五钱) 山栀子(二十枚) 黄芩(五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钟半.煎至一钟.去渣热服.
【介按】汪昂曰.寒极曰阴毒.热极曰阳毒.是方名曰黄连解毒.是君以黄连直解心经火毒.黄芩泻肺经火毒.黄柏泻肾经火毒.栀子通泻三焦火毒.使诸火毒从膀胱而出也.
-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典故,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谁说的?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孟德乐极生悲时候的一句感叹,道出了中国酒文化的渊源。曹操时代,中国的酒文化已传承了二千多年,虽然还没有
-
-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
- 齐恒公守诺还地
-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
-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