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人
因饮酒过量致使精神过度兴奋甚至神志不清的人。醉酒人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的刑事责任问题,各国刑法规定不一,主要有两种主张:(1)认为醉酒人不属于无责任能力人,且醉酒是公认的社会祸害之一,因此,对普通醉酒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应按常人一样处断,不得减免其刑事责任。1960年《苏俄刑法典》第12条即持这种态度。(2)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区别对待:其一,故意或过失地导致醉酒并在醉酒状态中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的,不得减免刑事责任。其二,对饮酒后达到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程度而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的人,按无责任能力人对待,不予定罪处刑。其三,对预谋犯罪或企图逃避罪责而故意醉酒的,或者在常习性醉酒状况下犯罪的,应加重其刑罚。其四,对行为人因不可抗拒的压力、偶然的情况、不知道或者违背其本人意愿而导致醉酒状态,并在醉酒状态中实施刑法禁止的危害行为的,根据其行为时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的程度,分别按无责任能力人或者限制责任能力人,免除处罚或者减轻处罚。中国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一贯认为,醉酒状态中实施犯罪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中国刑法明确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在于:(1)醉酒人具备犯罪主体的条件。医学证明,醉酒人在醉酒状态下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但并未完全丧失,因而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符合犯罪主体的条件。(2)醉酒人具备犯罪的主观要件,即主观上有罪过。醉酒人在醉酒前对自己醉酒后可能实施危害行为应当预见到,甚至有所预见,因而行为人对其醉酒状态下实施的危害行为并非毫无过错,而是或者出于故意,或者出于过失。(3)醉酒是人为的,完全可以控制。行为人醉酒后实施的危害行为,不但违背社会公德,破坏社会秩序,而且往往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后果,不追究其刑事责任,不足以惩罚和预防醉酒人犯罪。
-
- 王冕为何隐居躲名利
- 一天,王冕和秦老爹正坐着闲聊,见从外头走进来一个人,头戴皂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爹马上立身起来迎接。这人姓翟,是县里的头役,也是买办
-
- 齐恒公守诺还地
-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
-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
- 王翦离间计除李牧
- 秦国灭掉了韩国后,想一鼓作气再灭掉赵国,就派遣大将王翦、杨端和率领几十万大军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由王翦任统帅从太原直接进逼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