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使
全称为“特命全权公使”。等级仅次于大使的外交使节。既指第二级别的外交代表机构(公使馆)首脑,也指相应外交代表机关首脑的职务和第二级外交官衔。由一国国家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作为外交使节的衔称,出现于1678年,首次被规定于1815年《维也纳议定书》,后又被1818年《亚琛议定书》和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确认。除关于位次和礼仪事项外,在职务、外交特权与豁免等方面与大使和代办没有任何差别。直到20世纪初,公使一直是国家间交换得最多的一级外交使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间互派公使的情形大为减少,原有的公使级使节升格为大使级,或者直接互派大使级外交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与瑞士,丹麦和也门(萨那)曾经互换过公使级外交使节,不久都被升格为大使级。现在一些国家大使馆中设有公使,他们是地位仅次于大使馆馆长的外交官而非使馆馆长;使馆中设置的公使衔参赞是具有公使级别的外交人员担任的参赞职务。教廷公使与公使处于同等级位。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 《艺舟双辑》,文艺论著。清代包世臣著。六卷。前四卷论文,后两卷论书,故称“双辑”。论书分为述书上中下,历下笔谭、国朝书品、答熙载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
- 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
- 身为亚圣的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呢?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战国时代,有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家,叫做“战国七雄”。但是您可不要认
-
- 晋穆侯攻戎之战,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
- 晋穆侯攻戎之战是发周宣王执政期间的战争,其时间约从公元前80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790年的战争。那么,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晋
-
-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
- 屈原:玉米田的传说
-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楚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大诗人。他担任过楚国的大臣,参与国家内政和外交大事。为了使楚国强盛,屈原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