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解密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外籍太监吗?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5-31 00:47:59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太监

太监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不过,这些深居宫廷的太监却并非都是中国人。近日,一篇有关中国历史上外籍太监的文章通过网络广为流传,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和关注。 深宫之内,外籍太监究竟从何而来?他们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其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赵兴元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外籍太监的特殊身份以及隐藏在他们身后的历史。 
  外籍太监多出于政治需要,在本国阉割后,被送到中国。 
  文章讲述的外籍太监名叫朴不花,高丽人。据《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全记录》一书中记载,朴不花在7岁时被净身送进了元朝的皇城内,从事皇宫内的杂务工作。在朝中的几十年时间,他从一个普通小太监步步攀升,最终权倾朝野,参与国政。 
  在历史上,中国的皇宫内出现外籍太监并不奇怪。 
  曾经撰写过《历代太监出身考略》、《太监评价浅议》等论文的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赵兴元告诉记者,中国古代和朝鲜的来往一直非常密切。从东晋开始,朝鲜就是中国的藩属国,朝鲜国王都要受中国的册封;根据当时的形势,中国处于政治需要会向番邦提出一些要求,其中也包括索要阉人。 
  因此,像朴不花这样的人,在本国接受阉割以后,被送到了中国。 
  古希腊等国也曾有过阉人;但中国历史上没有蓝眼睛、高鼻子的太监 
  赵兴元介绍说,这些进入中国皇宫的外籍太监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入宫了。因此,他们无论从语言还是生活习惯上都能很快地融入到中国人中,以至于一些历史书籍在记录他们的时候,甚至忽视了他们的外籍身份。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外籍太监中,始终没有一位是蓝眼睛、高鼻子。其实,太监并非只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赵兴元说,根据史料记载,古埃及、古罗、古希腊等国家也都曾出现过阉人;一些受中国影响的亚洲国家,比如朝鲜、印度,也都有太监出现过。 
  “但是,由于中国从明末开始才和欧洲有接触,因此没有出现过蓝眼睛高鼻子的太监。” 
  外籍太监与其他太监地位相同;在当时的对外交流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赵兴元透露说,外籍太监在中国的地位和其他普通太监一样;他们处于社会的最下层,是皇家的私人奴仆,常被人们称为“灾星”、“祸水”。能够爬上高位、辅佐皇帝的太监,实在是极少数。 
  其实,外籍太监还发挥着一个特殊的作用。 
  朝鲜籍太监海寿是明洪武年间李朝太祖李成桂遣送入明廷服务的一员阉人。在知名历史学者陈学霖所写的《海寿———永乐朝一位朝鲜籍太监》中提到,海寿曾七次被遣回本国为使者,为成祖向朝鲜国王索取各种物资。而其影响尤为深远的,是替中国的皇帝向朝鲜索要朝鲜处女,并在其中为成祖选择妃子。 
  《明代安南籍太监史事考述———金英、兴安》一文中,陈教授也提到,“北京城内之重要古刹寺院,虽系奉敕修建,实际上董其役者主要是太监”。可见,外籍太监在当时中国与番邦的交流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对此,赵兴元认为,即使是出于政治的考虑,像朴不花等这样外籍太监在中国历史上仍旧是极少出现。 
  明清时期,来中国的朝鲜使节非常之多;清朝时候,每年平均有3个朝鲜使团来中国朝贡,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这些使节由朝鲜的大臣组成。因此,如果当时中国皇帝向朝鲜提出什么要求,也不需要朝鲜太监做过多的工作。而且根据当时规定,作为太监不能出宫,也不应该参与和政治相关的事情。” 
  为保证皇室纯净血统出现太监制度 北京有两处地方曾专为太监阉割 
  在中国历史上,早在商代时就已经有太监出现,经历西周一直到东汉时期形成了完整的太监制度。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赵兴元教授就中国历史上的太监制度进行了介绍。 
  首批阉人   赵兴元教授分析认为,太监制度的产生和中国古代的刑法制度有关,比如割鼻子、脸上刺字、剃头发、阉割等等。被实施这些刑法的人,基本上都是当时的官吏;而这些人在被行刑以后,还是会留在宫里工作。于是,当时宫里出现了一些阉人。后来,王室出于要保持纯净血统的考虑要求宫内的男性必须都是阉人。 
  因此,可以说太监制度是保持王室血统纯洁与我国刑法制度相结合而产生的。 
  中国的太监在明代最多,当时宫内的太监竟然达到8万人。清朝有几千太监,当时宫内有一个专门管理太监的地方叫十三衙门。太监们在宫中主要从事打扫,服侍皇妃起居等工作。而那些武士和护卫只有在贵族出宫的时候才能用上。 
  “完整”下葬 
  宫内的太监基本上都是家境非常贫穷的孩子,大多数在十几岁就进了宫。这些孩子就在进宫前被送到了专门阉割太监的地方,在北京这样的地方有两个。 
  南北长街会计司一个叫“毕五”的人和在鼓楼前方砖胡同一个姓刘的人(人称“小刀刘”),他们都是祖辈从事太监阉割的。太监的阉割是将整个生殖器割掉。在阉割的时候为了防止尿道长死,于是就在尿道上插一根麦管,等到伤口长好了以后再将麦管拿掉。进入宫里,这些孩子要拜师傅、要教给他们礼节,怎么伺候人。 
  太监从小在宫内生活一直到死。最后他们被埋葬到一个专门埋葬太监的地方;而他们曾经被割掉的生殖器也被用一个假的物品代替,和他们一起埋葬。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出宫时,宫内的太监是中国最后的太监。从那时候开始,中国的太监制度彻底消失了。 
  后来,这些老太监聚集在北长街会计司胡同。上个世纪50年代初,那里还有28名太监,都是六七十岁以上。他们大都罗着腰,看上去很像老太太,没有胡子,说话的声音也尖声尖气。 

上一篇:什么时候开始有太监? 下一篇:你知道最后一个太监是谁吗? 声明: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外籍太监吗?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华元人物生平简介
华元人物生平简介
华元,宋戴公五世孙,华督曾孙,华生御事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宋昭公九年(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由于宋昭公暴虐无道,因此宋国人都不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齐国征伐燕国,杀了燕王姬哙。齐宣王向孟子请教:“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可又有人对我说可以吞并它。以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攻伐另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 ),嬴姓,赵氏,名柱 (一作式 ),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公元前250年,秦孝
商均墓为何历经多年仍受到虞城世代百姓的祭拜
商均墓为何历经多年仍受到虞城世代百姓的祭拜
商均虽然被太史公定论为不肖,没有能力承继帝位,可能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领袖,但他绝对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海内经》说,义均是始为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