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前,李渊对李世民是什么态度?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7-20 17:15:10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公元626年的农历六月初四这一天,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下伏兵,射杀亲生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武力逼宫父皇李渊,最终如愿夺下龙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是李渊的第二子,采用弑兄逼父的手段夺嫡一直被非议,而李渊在玄武门兵变之前,对这位野心勃勃的儿子有所怀疑吗?
玄武门之变前,李渊对李世民是什么态度?
在《新唐书》中有这么一段历史:李世民在任陕东道行台尚书令之时,因淮安王李神通有功,赏赐良田数十顷,而李渊宠妃张婕妤之父欲图良田,让张婕妤吹枕边风,李渊应允赐给张父。但李神通受田在前,不肯让出,李渊责备李世民说:“我诏敕不行,尔之教命州县即受”。意思是,我的命令没人听,你的下属倒是很快执行。言语之间,分明是对李世民日益壮大的势力不满。
李渊对李世民的不满,还有一段《旧唐书》历史可以明证。李世民在山东收募精兵良将和文臣谋士为秦王府私用,李渊曾经跟亲信大臣裴寂抱怨:“此儿典兵既久,在外专制,为读书汉所教,非复我昔日子也。”感叹李世民拥兵自重,已经不是当初的乖儿子了。
李世民当然不只是口头责备而已,他杀掉和李世民交好而与裴寂对立的刘文静,安排李元吉当李世民经营山东时的副手,把李世民的地方实权交予李建成,后来执意留李世民在长安,不让他去洛阳,也是担心李世民在洛阳集结力量,趁机壮大。
这一切,都说明了李渊对李世民早有觉察,并且作出努力消弱李世民的势力。但另一方面,李渊个性大度豁如,对儿子有深切的父爱。当时匈奴实力强劲,大唐政权初定,也需要李世民这么一位能征善战、才能出众的将才。种种原因,让李渊对李世民采取了敲打点醒,教化为主的策略。
然而,李建成太子党和李世民秦王党矛盾已经白热化,到了不可控的地步。李世民先发制人,铤而走险发动玄武门之变,首鼠两端的李渊最终吞下苦果。
玄武门之变 小百科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李世民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
-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 楚邲之战后,取得胜利的楚庄王志得意满,开始到处惹是生非。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又派公子冯出使晋国。从楚国到齐国需途
-
-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
-
-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
-
-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 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襄公。晋献
-
- 召公遗物召公簋讲述的往事
- 2006年11月,陕西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发现一座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出土器物27件(组)。其中两件带有铭文的五年琱生尊最为重要,
-
- 大禹与禹余粮的故事
- 有一次大禹治水来到剡,见剡溪浊浪滔天,奔流中被一座大山迎面挡住,水位猛涨,洪水四溢,使剡溪两岸遭灾。大禹登上山顶察看地形后,决定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