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辞典
本文作者:四库百科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8-12 08:08:24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本辞典共收正条词目4400余条,附目1600余条,内容包括文献学基础理论、文献载体、文献整理、文献聚散与流通、重要文献、文献阅读与文献学家等。...
-
爨宝子碑
东晋碑刻。竖方形,约高167厘米,宽64厘米。碑额题“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宝子之墓”。13行,行30字,正书。东晋太亨四年(义熙元年,405)立。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云南南宁(今曲[阅读]
-
爨文丛刻
彝文经典。近人丁文江编。丁氏1920年在云南、贵州一带收集到11种彝文文献,由彝族经师罗文笔采用四行对译法整理汉译。第一行彝文,第二行注音字母注音,第三行直译,第四行意译。[阅读]
-
衢州本
宋刻浙本的一种,指在衢州(今浙江衢县)刻印的书。绍兴间所刻欧阳修《居士集》50卷,字大如钱,阅读极为醒目。[阅读]
-
麟趾殿
北周长安(故址在今西安西北长安故城内)宫中殿名,藏图书典籍。设学士。周明帝永定元年(557),召集宗懔(lǐn)、王褒等公卿以下有文学者80余人,于殿内刊校经史,讲论学术,梁简文帝之[阅读]
-
麟台故事
藏书著录。南唐程俱(1078-1144)撰。俱字致道,衢州开化(今浙江衢县)人。官至中书舍人。有《北山小集》等。本书为绍兴元年(1131)任秘书省少卿时,依据当时官府文书及亲历见闻撰[阅读]
-
镶衬
藏书术语。旧书重新装订,加入衬纸后,倘遇原书的天地头(上下两端)过小,不能再加切裁的情况下,须用镶衬法保护之。其法:普通用连史纸作衬纸,另在上下两端镶出半寸左右的白边,镶出部[阅读]
-
罍
(léi) 古器物。用以盛酒或水。青铜制,也有陶制。盛行于商周。《说文》:“罍,酒尊。”又《仪礼·少牢馈食礼》:“司空设罍水于洗东。”有方形和圆形两种,皆小口、宽肩、深腹、圈[阅读]
-
甗
(yǎn) 古代炊器。青铜制或陶制。《说文》:“,鬲属。”又:“甗,甑也。一曰穿也。”、甗实为一字。其下部似鬲(lì),上部为无底的甑,上下之间隔有多孔的算(bì),使蒸气上透。其形制[阅读]
-
谶纬
古书类别之一。谶(chèn)是巫师方士炮制的隐语瘦言,记载图谶的书叫谶书。如《论语谶》、《河图》、《洛书》等。纬是方士化的儒生撰写的书,以儒家经义,附会吉凶祸福,治乱兴衰,多[阅读]
-
瀛涯敦煌韵辑
韵书辑本。姜亮夫编。收录敦煌遗书内有关韵书写本33种,主要以摹写本为据,各加有按语,考镜源流,条析得失。是收集流散海外切韵系韵书的丰富辑本之一。上海出版公司1955年影印,线[阅读]
-
瀛涯胜览
海外闻见录。明马欢撰(一说与郭崇礼合撰)。欢字宗道,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伊斯兰教徒。永乐、宣德间,太监郑和数次出使西洋,欢以通译随行,遍历占城、爪哇、暹罗、苏门答刺等地,远[阅读]
-
麒麟阁
汉宫中藏书阁。在未央宫内(今西安市西北长安故城内)。相传武帝造阁时获麒麟,故名。一说为萧何造。收藏秘书。甘露三年(前51)二月,单于始入朝,宣帝思股肱之臣,画霍光、张安世、[阅读]
-
- 孔子之死
- 孔子的年纪一天天大了。老天又不作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六十九岁上,他的唯一的儿子孔鲤死了。作为一个父亲,看见自己的儿子死在自
-
-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华元杀羊招士,和华元为何打败仗有什么关系?
- 公元前607年春天,郑国的公子归生奉楚国之命讨伐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率师抵御,与郑师交战于大棘。华元是宋国的右师,主持朝政,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