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家
本文作者:四库百科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9-09 19:41:51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期连合政军外交联盟的一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十家”之一。纵横家出现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多为游说策辩之士,可称为中国史上最早之外交政治家。他们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列国割据分争,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不战而胜,或辅之以兵法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纵横家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策计划谋多基于国际现实政治要求。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公孙衍和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先秦典籍《s:韩非子/五蠹》:“从者(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衡者(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纵”与“横”的来历,据说是因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纵”指“合纵”,指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结盟南北向联合抗秦的外交策略。“横”指“连横”,即一强连一弱以破获众弱,指六国分别与秦国东西向结盟的外交策略。
“纵横家”,指游说实行“合纵”或“连横”外交策略的人物。纵横家是九流十家中最讲实务的,一切从客观出发,将当时天下化为棋局,并以取得成功为目标。纵横者的主要目的就是趋利避害,而纵横者大多出身寒微,为达成目的,途径完全是实用主义、现实主义,使用“阴谋”往往多于“阳谋”,但却往往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果,如历史上“三寸不烂之舌”可退百万雄兵(可参见《战国策》)。他们是一类杰出的谋士和辩士,一直是战国社会舞台上的活跃分子,并且举足轻重,被形容为“翻手为云,覆手变雨”,操纵战国斗争的局势。景春对孟子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纵横家的鼻祖是鬼谷子。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有公孙衍、张仪、苏秦(其中苏秦、张仪二人为同门师兄弟,同属鬼谷子门生)。另有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毛遂、郦食其、蒯彻等,事皆详于《战国策》。
纵横家主要著作今仅存《鬼谷子》十三篇、《战国策》三十三篇、《苏子》三十一篇、《张子》十篇。
《鬼谷子》又作《捭阖策》一书讲述军事兵法,理论非常详细具体,也非常微妙,读者可有悟但不能道出精髓。《鬼谷子》后附《本经阴符七术》乃七篇修身养性之法,“本经”意为“基本规则”,即其学术派别的理论基础,“阴符”意为暗合,意思是书中理论暗中符合“自然和人类社会规律”。鬼谷一生只留下此两部著作。这本书重在用,若学纵横捭阖之术必须要时常应用,若学而不用,实用主义、现实主义不能得到良好的宣泄排遣,纵横之术容易反噬习者,往往容易使纵横者的性格向阴暗一面发展,长久对个人人生必有害;必边学边用边体味方可。
《阴符经》又作《黄帝阴符经》,伪托黄帝所作,但其寥寥三百余字可从哲学、军事、养生、自然规律等等角度都解释通,相传为战国时期纵横家、阴阳家、医家、兵家、道家等思想流派的理论基础,即这些思想流派的“本经”。此书与纵横学派大有渊源。相传鬼谷在其弟子苏秦下山前交代他“若下山之后不得意,只需熟读《阴符经》即可。”后苏秦下山果真失意潦倒,后闭门苦读,终成一代纵横家。
《战国策》一书是游说辞总集,记录战国时代纵横家谋士之言行轶事,古代也多作纵横之术“课本”。有三大特点:一智谋细,二虚实间,三文辞妙。
纵横家相关人物
-
- 历代有识之士的劝戒
- 公元一七二九年,清雍正皇帝曾发布一道上谕历数赌博的危害:“荒弃本业,荡费家资,品行日即于卑污,心术日趋于贪诈。父习之则无以训其子,主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
- 范雎陈远交近攻之策
- 现在人有句时髦的话:“推销自己。”其实,古人早就懂得推销自己,只是没有明说而已。范雎向秦昭王进“远交近攻”之策,就是先自我推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