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玉第三十六
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何也?为玉之寡而?多欤?”?石似玉?眉巾反孔子曰:“非为玉之寡故贵之,?之多故贱之。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智也;缜密致塞貌栗坚也缜之忍反致直利反廉而不刿,义也;割而有廉隅而不割伤也刿呼外反垂之如坠,礼也。礼尚谦卑叩之,其声清越而长,其终则诎然乐矣。诎断绝貌似乐之息。诎曲勿反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瑜其忠美者也孚尹旁达,信也;孚尹玉貌旁达言似者无不通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精神本出山川是故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敦厚书之失诬,知远之失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精微之失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属辞比事之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矣;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矣;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矣;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矣;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矣。天有四时者,春夏秋冬,风雨霜露,无非教也;地载神气,吐纳雷霆,流形庶物,无非教也。清明在躬,气志如神,清明之德在身也则其气志如神也有物将至,其兆必先。物事也言有事将至必先有兆应之者也是故天地之教,与圣人相参。其在诗曰:‘嵩高惟岳,峻极于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岳降神灵和气生申甫之大功也惟申及甫,惟周之翰。’翰干美其宗族世有大功于周甫侯相穆王制祥刑申伯佐宣王成德教四国于蕃,四方于宣,言能藩屏四国宣王德化于天下也此文武之德;言文武圣德笃佐周家正为先王良佐成中兴之功矢其文德,协此四国,毛诗矢其文德矢陈协和此文王之德也。凡三代之王,必先其令问。诗云:‘明明天子,令问不已,三代之德也。’”令力正反下同
子张问圣人之所以教。孔子曰:“师乎,吾语汝,圣人明于礼乐,举而措之而已。”子张又问,孔子曰:“师 ,尔以为必布几筵,揖让升降,酌献酬酢,然后谓之礼乎?尔以必行缀兆,执羽钥,作钟鼓,然后谓之乐乎?言而可履,礼也;行而可乐,乐也。缀知劣反乐上音洛下音岳圣人力此二者,以躬己南面,是故天下太平,万民顺伏,百官承事,上下有礼也。夫礼之所以兴,众之所以治也;礼之所以废,众之所以乱也。目巧之室,则有隩阼,言目巧作室必有隩阼之位室西南隅谓之隩阼阼阶也隩于到反席则有上下,车则有左右,行则并随,立则有列序,古之义也。室而无隩阼,则乱于堂室矣;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次矣;乱于上席之次第车而无左右,则乱于车上矣;行而无并随,则乱于阶涂矣;升阶涂无并随则阶涂乱列而无次序,则乱于着矣。着所立之位也门屏之间谓之着也昔者明王圣人,辩贵贱长幼,正男女内外,序亲疏远近,而莫敢相踰越者,皆由此涂出也。”
-
-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这是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一封信。在古代 ,卓文君是少有的聪明女子 ,她读完信后 ,泪流满面。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
-
-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