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天蛾
属鳞翅目天蛾科。别名车天蛾。主要分布于浙江、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福建、江西、广东、陕西、宁夏、四川及东北等地。寄主有葡萄、猕猴桃等。以幼虫食害叶片,低龄食成缺刻与孔洞,稍大便将叶片食尽,残留部分粗脉和叶柄,严重时可将叶吃光。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45毫米,翅展宽90毫米左右,体肥硕,纺锤形,茶褐色。体背中央从前胸至腹端有1条灰白色纵线,复眼后至前翅基有1条较宽白色纵线。前翅各横线均暗茶褐色,前缘近顶角处有一暗色近三角形斑,斑下接波状的亚缘线。后翅中间大部黑褐色,周缘棕褐色;缘毛色稍红。中部和外部各具1条茶色横线。
幼虫 体长约80毫米,绿色,体表多横纹及小颗粒。头部有两对黄白色平行纵线。胸足红褐,基部外侧黑色,其上有1黄斑。第8节背面具1尾角。胴部背面两侧各有1条黄白纵线,中胸至第7腹节两侧各有1条由下向后上方斜伸的黄白色纹。第1~7腹节背面两侧各有1黄白斜短线。
蛹 长45~55毫米,初灰绿,后腹面呈暗绿,背面棕褐,臀棘褐色,较尖。
卵 球形,直径1.5毫米,淡绿色。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羽化,6月上、中旬进入羽化盛期。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多在傍晚交配,交配后24~36小时产卵,多散产于嫩梢或叶背,每头雌虫产卵155~180粒,卵期6~8天。幼虫白天静止,夜晚取食叶片,受触动时从口器中分泌出绿水,幼虫期30~45天。7月中旬开始在葡萄架下入土化蛹,夏蛹具薄网状膜,常与落叶黏附在一起,蛹期15~18天。7月底8月初可见第1代成虫,8月上旬可见第2代幼虫为害,多与第1代幼虫混在一起。进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幼虫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①成虫发生期利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并结合夏季修剪捕杀幼虫。②铲除越冬蛹。此虫越冬蛹多分布在老蔓根部及藤架附近表土层,秋施基肥时或套种榨菜时,翻耕土壤,消灭部分越冬蛹。③药剂防治。幼虫发生初期结合其他害虫用敌百虫等有机磷农药或菊酯类农药如20%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5%顺式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葡萄天蛾幼虫
葡萄天蛾成虫
-
- 董卓生平
-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
-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
-
-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 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襄公。晋献
-
- 吴王诸樊剑为何出现在蔡聲侯産墓?
- 工䱷太子姑發剑,1959年在安徽淮南的蔡聲侯産墓出土。蔡聲侯産墓此次出土遗物112件,以青铜兵器和车马器为主。其中,有工䱷太子姑發剑1
-
- 雍正杀子之谜
- 雍正到底有没有杀自己儿子,且让我们跟着历史的脚步,一探究竟。雍正帝与三阿哥弘时的关系,反映出在公开实施秘密建储初期,清帝家庭因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