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开口囊肿
输尿管开口囊肿又称输尿管膨出,是指输尿管末端呈囊性向膀胱膨出,是一种常见的畸形。因其造成尿路梗阻,加之反复感染,可致肾输尿管积水,肾功能减退,囊肿内可合并结石。本病多与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并发,常位于上肾段的输尿管末端。
(一)流行病学
本病多见于小儿,尤其多见于女童,是男童的2~3倍。多为单侧病变,左右侧均等,双侧者占10%。
(二)病因
本病病因未明,在胚胎15cm长时,输尿管和尿生殖窦之间被一层膜所隔开。胚胎发育至28cm长时,后肾开始泌尿,此膜便破裂或吸收而形成输尿管口。某些情况下,此膜吸收不全,形成狭窄,致使输尿管末端扩张隆起而成囊肿。
(三)病理生理
输尿管开口囊肿位于膀胱壁内段,囊壁菲薄,其外层为膀胱黏膜,内层为输尿管黏膜,中间为肌纤维和结缔组织。临床分为四型。
1.单纯性囊肿 单侧或双侧。
2.脱垂性囊肿 女性可脱垂至尿道口,男性可脱垂至后尿道。
3.输尿管开口异位 多异位于膀胱颈或尿道,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周围肌层缺如所致。
4.输尿管开口形成盲端。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1)尿路感染症状:患侧输尿管梗阻和尿道梗阻,引起尿路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发热等。
(2)排尿困难:输尿管膨出阻塞尿道内口或经膀胱颈脱出至尿道口外,均可致排尿困难。出现排尿费力或哭闹,并可出现肾积水所致的腰腹部胀痛症状。
(3)尿失禁:并发膀胱颈部松弛或输尿管口异位而出现尿失禁。
(4)肾功能不全:长时间尿路梗阻,反复尿路感染可导致肾功能不全。
(5)血尿:合并结石时可出现血尿。
2.体征
(1)腹部肿块:于耻骨上区可触到膨胀的膀胱,上腹可触到积水的肾脏。
(2)尿道口肿物:输尿管膨出自尿道脱出,可见尿道口有红色球形肿物,表面有细小血管,需与尿道黏膜脱垂鉴别。
(五)检查
1.实验室检查 继发感染时,尿常规检查有白细胞。
2.静脉尿路造影 典型表现为膀胱内蛇头样或球形充盈缺损。可观察有无肾及输尿管畸形,有无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
3.B超检查 可发现膀胱内囊性肿物,时大时小,并显示肾、输尿管积水。有时可见重复肾、重复输尿管。
4.CT检查 显示突入膀胱腔的囊肿壁呈线样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也可显示所谓的蛇头样征象;CT有助于诊断囊肿内结石。
5.膀胱镜检查 表现为输尿管口部位的包块,可随喷尿而周期性膨大与缩小。囊肿下方可见小的输尿管开口。
(六)诊断标准
1.本病多见于女童。患侧腰腹部疼痛,排尿时囊肿可自尿道口脱出,引起排尿不畅、中断、尿潴留。有膀胱刺激症状反复发作。
2.尿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
3.静脉尿路造影患者侧肾、输尿管扩张积水,膀胱内蛇头样或球形充盈缺损。
4.B超膀胱内肿物时大时小,CT显示膀胱内囊性肿物。
5.膀胱镜提示开口处囊肿,且呈充盈、萎缩交替改变。
(七)鉴别诊断
1.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以肉眼血尿为主,输尿管囊肿以梗阻和感染为主。B超、CT检查可见膀胱内实性肿物而不是囊性肿物。膀胱镜可见膀胱内有乳头状、绒毛状或实性新生物,多在三角区或侧壁,多数能看到输尿管口,活组织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2.膀胱脱垂 多发生于女性,在腹压增加时易脱出。脱出的膀胱黏膜呈暗红色,有时可见到三角区和输尿管口。膀胱还纳后,膀胱镜检查看到的改变与脱垂时所见改变相一致,但看不到囊肿,B超、CT可鉴别。
3.输尿管肿瘤 多见于女性,特点是血尿和疼痛,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找到瘤细胞;排泄性尿路造影,显示输尿管下段充盈缺损。膀胱镜检查,见输尿管开口突出紫红色肿块,为实质性而不是囊性。
-
- 妺喜: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间谍
- 有施国是与夏朝同时期的一个小国,它的国内有一位叫妺喜的美女很有胆识,商便是在其帮助下灭掉了夏,她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间谍。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
-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
-
-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
-
-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 楚国曾是战国七雄中的泱泱大国,幅员辽阔,兵精粮足。多年来一直是秦国的劲敌。那么为什么被秦皇一举消灭了呢?表面原因是楚国有个昏君
-
-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军事家。他任将军时,正是秦始皇征伐六国,统一天下之时。王翦南征北战,功勋显赫,是一位既报国又谋身的谋略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