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脑内血肿

一、概述

亚急性脑内血肿(subacute intracerebral hema tomas)指创伤后3日~3周内出现临床症状及体征的脑内血肿。多位于额叶、基底节区、脑深部、颞叶等处,顶枕叶、小脑、脑干罕见,因其原发伤多较轻且不合并硬脑膜下血肿,位于脑叶者预后好,位于基底节者因与内囊关系密切,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可能较重。

二、病因与病理

造成亚急性脑内血肿的创伤暴力相对较轻,对冲性及冲击性损伤,创伤时脑组织各部分相对运动产生的剪力作用损伤脑深部小血管,导致其撕裂,出血缓慢,形成血肿并逐渐增大,于亚急性期内出现临床症状。脑内血肿形成4~5日以后,开始出现液化,血肿逐渐变为酱油样或棕褐色陈旧液体,周围为胶质增生带;2~3周后血肿变为黄褐色囊性病变,表面有包膜形成,周围脑组织内有含铁血黄素沉着,皮层下血肿局部脑回增宽、平软。老年人血管脆性增加,易破裂出血形成血肿。

三、检查

1.CT扫描 初为高密度,随血肿内血红蛋白分解,血肿密度逐渐降低,边界欠清,3周左右为等密度,2~3个月后为低密度。

2.MRI T、T加权像多均为高信号,周围有T加权像低信号水肿带相衬,显示清楚。

四、临床表现

亚急性脑内血肿多见于老年人,伤后多有短暂意识障碍。伤后立刻CT扫描多为正常,后逐渐表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血压升高、脉搏与呼吸缓慢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基底节区血肿早期出现偏瘫、失语,额颞叶皮层下血肿可出现癫痫大发作。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头部创伤史,伤后4日~3周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及体征可对亚急性脑内血肿作出初步诊断,应与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和硬脑膜外血肿进行鉴别,及时CT可以确定诊断;脑血管影可排除硬脑膜外血肿及硬脑膜下血肿,个别创伤史不确切的亚急性脑内血肿病例应与颅内肿瘤鉴别。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初唐四杰是哪四个人?初唐四杰之一杨炯人物简介
初唐四杰是哪四个人?初唐四杰之一杨炯人物简介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楚邲之战后,取得胜利的楚庄王志得意满,开始到处惹是生非。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又派公子冯出使晋国。从楚国到齐国需途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李牧是赵国名将,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李牧和白起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无数贡献,最后却被国君杀害。李牧的死比白起更惨,因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