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骨科疾病诊断标准

骨样骨瘤

骨样骨瘤是骨头上长出一个单独的、类圆形或圆形的痛性肿块,直径很少超过2cm,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由成骨结缔组织及形成的骨样组织所构成。

(一)流行病学

骨样骨瘤发病率占良性肿瘤的1.66%,多见于15~25岁的年青人,占75%。少数见于婴儿和老人。男性发病多于女性,比例约为2∶1。

(二)病因

其病因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炎症。

(三)病理生理

病灶为圆形或卵圆形的肿块,它的主要成分与骨头一样。看上去肿瘤是一个没有包膜的圆形、坚硬的肿块。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肿块中含有数量不等的骨骼组织及含有细胞的纤维组织,偶尔还可以看到骨小梁和少数的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

(四)临床表现

骨样骨瘤好发于胫骨和股骨,足部短骨次之,距骨、脊椎、肱骨和腓骨也可发现。可发生于骨的任何部位,但多发生在骨干处。肿瘤单个出现,发展极慢,肿瘤的症状不明显,主要是出现疼痛,夜间疼痛加重。多数患者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后疼痛减轻,这也是其特征之一。如果肿瘤长在关节附近,可出现关节发红、肿胀、疼痛等关节炎的症状,并影响关节功能。肿瘤在X线片上呈一圆形或卵圆形透明缺损,缺损周围常有致密的骨骼组织,称为“瘤巢”。在松质骨,瘤巢边缘稍硬化,中央透明。

(五)诊断

通过临床表现、组织学及放射学检查一般可以确立诊断。某些病例在特征性的X线表现以前已有长期疼痛,诊断较为困难。如果年轻成人或儿童存在不能解释的持续性疼痛,应考虑本病的诊断。

(六)诊断标准

1.骨样骨瘤少见,青少年发病。

2.下肢长骨干和脊椎附件最多见。

3.疼痛明显服用阿司匹林可缓解。

4.X线片显示为长骨干皮质内小的透亮区为“瘤巢”,常被周围广泛的梭形硬化骨所包绕,重叠不易发现,而难以诊断。

5.CT仔细检查容易发现“巢”。

(七)鉴别诊断

骨样骨瘤有特殊的疼痛症状和典型的瘤巢X线表现,较易诊断。但仍需与以下骨病鉴别。

1.慢性骨脓肿 为低度慢性化脓性感染,具有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且有反复发作病史,好发于长骨干骺端,破坏区较大,骨皮质局限破坏,周围致密,有时有小死骨,但无瘤巢。

2.单发性内生骨疣 无周围骨质硬化,无疼痛。多发于手足小骨。

3.动脉瘤样骨囊肿 多位长骨干骺端及脊椎骨附件(椎弓根、横突或棘突)。大小不一,薄壳间软组织膨出,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晰。发生在骨内为中心型,在骨外分偏心型和骨旁型。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豫让:模范忠臣
豫让:模范忠臣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晋襄公漏言害两臣!领导泄密可咋整?
晋襄公漏言害两臣!领导泄密可咋整?
公元前621年,晋国准备和狄国开战,晋襄公拟派狐夜姑(一作射姑)为主将,赵盾做副将,带兵出征。晋襄公画像晋襄公:(公元前621年):姬姓,讳欢,谥号曰
秦庄襄王,异人在位3年去世!
秦庄襄王,异人在位3年去世!
秦庄襄王,名异人,改名子楚(公元前?~前247年)。秦孝文王子。孝文王死后继位。在位3年,病死。葬于葚。秦庄襄王画像嬴异人,曾在年轻时作
吴王寿梦问什么是周礼
吴王寿梦问什么是周礼
吴国是比较特殊的诸侯国,它与周王朝同宗,也接受了周武王的分封。但是它建立于周王朝创立之前,由周武王祖父季历的两个哥哥开辟,第五代
雍正被恐吓之谜
雍正被恐吓之谜
雍正游玩西湖正在兴头上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恐吓信,这封恐吓信信的主人又是谁?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竟然让威风八面的皇帝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