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儒学百科全书

《群经概论》

周予同著。全书分为导论和本论两大部分。是著者致力于整理中国古代经学历史的力作,撰写于1932~1933年间。书中,对于通常所谓的十三经,著者用了大量篇幅分别就其各部名称由来、作者、篇章次第、内容以及各学派的源流演变做了详尽的论述。该书的特色是:从最基本的常识讲起,由浅入深,文字通俗易晓。在导论中,开宗明义地论述了经的定义、经的领域、经的前后顺序及由来,并揭示所谓六经与孔子的关系。著者认为经的排列次第是经学上一个历来被忽略而事实上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经的次第的不同安排,反映了经学史上不同学派的分歧。据此,作者认为历来经学家可分为四家:西汉今文经学、东汉古文经学、宋学以及晚近的新史学派。今古文学对于六经的排列顺序是有深刻蕴意的。古文学以六经产生时代早晚为序,是因为他们视孔子为史学家,六经只不过是前代的史料而已,孔子是将前代的史料加以整理以传授后人,故而六经的次第应按史料的早晚为序。与此相反,今文学以六经内容的浅深程度为标准来决定六经的次第。在他们看来,孔子是一个哲学家、政治家,六经中固然有不少史料,但那只不过是孔子“托古改制”的工具,孔子所注重的是其内的“微言大义”。概言之,孔子是一位改制的“素王”,而六经的次第当然应按其程度的深浅来安排了。对于经学四派,著者有一个总结:古文学派以孔子为史学家,以六经为孔子整理古代史料的成果,故偏重于名物训诂,特色是考证,自然免不了烦琐;今文学派以孔子为政治家,以六经为孔子政治学说,所以偏重于微言大义,其特色为功利的,其流弊则是狂妄;宋学派以孔子为哲学家,把六经视为孔子载道之具,故偏重心性理气;而新史学派的目的则在于探求孔子与六经的关系真相,其实已超出了经学的范围而入于史学领域了。最后作者提出自己的主张:“如果我们民族自力更生的第一义是‘现代化’的话,那么,这发霉的经典已不是大众所必需的了。”这是因为经并不是救世的灵丹妙药,是只可以研究而不可迷惑的东西。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文曲星,亦称文星,其本名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其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曲星是中国古代对斗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秦国和晋国为借粮食的事打起来了。首先,晋国遇上饥荒,晋惠公派大夫庆郑,到西邻的秦国买粮食。秦国觉得不能为富不仁,秦穆公说:“天灾流
董卓的盗窃之道
董卓的盗窃之道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晋惠公和庆郑:被评价为一对花样作死的君与臣
晋惠公和庆郑:被评价为一对花样作死的君与臣
背信弃义的晋惠公晋公子夷吾为了夺嫡,许给秦穆公五城来助自己复国,然而秦穆公扶持夷吾当上晋国国君之后晋惠公(也就是夷吾)开始后悔
张仪施何计离间齐、楚两国?
张仪施何计离间齐、楚两国?
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且看他施了什么计策助秦惠王离间齐、楚两国。
科学家詹天佑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的
科学家詹天佑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的
詹天佑是中国铁路史上杰出的铁路工程专家。他作为总工程师,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詹天佑画像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