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天子
指“轩辕天子”名称的由来及其政绩。传说:黄帝是少典族后代,姓公孙,名叫轩辕。当时神农氏后代衰弱,诸侯、部族间互相混战,神农氏无能力征讨他们。轩辕便操练士兵,平定战乱,各诸侯、部族都归附服从。轩辕实行德政,整顿军队;研究季节气候,教民种植五谷;安抚各地民众,丈量规划四方土地。这时,蚩(chī痴)尤(传说九黎国君)又发动战乱,轩辕调动军队,与蚩尤在涿鹿(今河北涿县东南)决战,杀死蚩尤。各诸侯、部族尊奉轩辕做天子。传说轩辕在位时有黄龙地蚓出现,土色尚黄,故称黄帝,又作“轩黄”。轩辕黄帝就成为中原各民族之共同祖先。后以此典称远古帝王或远古时代;也用来称赞有道的帝王。
【出典】:
《史记》卷1《五帝本纪》1、3、6页:“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轩辕之时,神农氏(传说古代帝王之一,教民耕种,故称)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不朝贡的诸侯)。诸侯咸来宾从。”“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五行之气。一说指春为木、夏为火、季夏为土、秋为金、冬为水;一说指晴、雨、冷、热、风五种气象),艺五种(种植黍、稷、稻、麦、菽等谷物),抚万民,度四方(规划丈量四方土地)。”“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古称统治天下的帝王),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例句】: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唐·高适《玉真公主歌》:“为问轩皇三百岁,何如大道一千年?” 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 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皇帝由四目,帝舜重其明。”唐·李商隐《韩碑》:“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金·元好问《松上幽人图》:“画图独在羲皇时,予怀渺兮林思。”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
-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 齐国征伐燕国,杀了燕王姬哙。齐宣王向孟子请教:“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可又有人对我说可以吞并它。以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攻伐另
-
-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
-
-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