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百科全书

长白山

吉林、辽宁、黑江三省东部和中朝边境东北部山地的总称。

概述……………………4

形成……………………4

气候……………………5

地貌形态………………5

 火山熔岩地貌………5

 流水地貌……………5

 冰缘地貌……………6

河源……………………6

 松花江源……………6

 鸭绿江源……………6

 图们江源……………6

湖泉瀑布………………6

生物……………………6

 植物…………………6

 动物…………………7

矿产资源………………7

主要山脉………………7

 大黑山………………7

 吉林哈达岭…………7

 张广才岭……………7

 龙岗山………………7

 老岭…………………7

 牡丹岭………………8

 哈尔巴岭……………8

 南岗山………………8

 甑峰岭………………8

概述 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的东部至东南部,其所占据的区域,有3种含意不同的范围:①广义的长白山是指长白山脉,位于北纬40°45′~44°30′,东经125°15′~131°15′之间,也称长白山系或长白山地,是指中国东北东部、东南部和朝鲜北部山地、高原的总称。其范围北至松花江和三江平原的南缘,西至哈大线铁路,东至乌苏里江、兴凯湖、双城子、绥芬河口及朝鲜北部沿海,南至中国的辽东半岛南端,主体走向呈东北西南向,其间还有少数北西、东西走向的山脉。境内山脉主要有完达山(那丹哈达岭)、西大岭、大青山、大黑山、张广才岭(小白山)、老爷岭、太平岭(穆棱窝集岭)、龙岗山、老岭、哈尔巴岭、牡丹岭、南岗山、老松岭、长白山(狭义)、千山等,构成了南北绵延数千里的长白山山系。②狭义的长白山是指位于北纬41°55′~42°05′,东经127°55′~128°74′之间,海拔1800米以上的巨型火山锥体。③一般含意的长白山主要指长白山山系的主脉-长白山山脉,包括长白山火山中山、低山、丘陵、熔岩高原、熔岩台地和侵蚀剥蚀的低山、残丘。其范围大致北至吉林省安图县的松江镇,西至抚松县,东至朝鲜境内的西头水、南达盖高原的甲山、白岩一带。南北长约310公里,东西宽约200公里,总面积近7万平方公里。

自古以来长白山就是中国名山之一,历史上早有“与五岳同祭”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成书的《山海经·大荒北经》记:“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日不咸,有肃慎氏之国。”可见,在此之前,不咸山早已闻名于世了。“不咸”为满族先世语,意为“长白”,不咸山即长白山。北朝时称徙太山,魏书《勿吉传》记“国南有徙太山者,华言太皇,俗甚敬畏之。”唐代长白山又称太白山。自辽、金始称长白山。长白山地区从原始社会就是中华民族祖先生活的地方,隶属中原。西周时长白山地区的肃慎部落向中原政权纳贡(见慎朝贡周王朝),《左传》载:“慎、燕亳,吾北土也。”战国时长白山归燕统辖,燕国在此设置了上谷、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历代王朝均设治统辖长白山地区。1960年成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1986年,吉林省政府批准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形成 长白山成陆地史悠久。远在32亿年至16.5亿年前的太古代至元古代早期这里是海槽沉积,产生了东西向深大古断裂,岩浆活动频繁;出现强烈的综合作用和变质作用和造山运动,基底产出古地核第一套岩层龙岗群和夹皮沟群。始有铁、金、硼矿形成。此后经元古代后期和古生代末期,海陆几经变迁,长白山地区地台继续隆起,古陆继续扩延,出现深厚沉积层,岩浆活动减弱。长白山山体形成在新生代第三纪白垩世末期之后,这时经历了燕山运动第五幕后,长白山地隆起。早第三纪晚期喜马拉雅运动第一幕时,夷平面局部形成北北东向深大裂谷。中新世上新世初继续上升,隆起成山,并喷出平顶山玄武岩。上新世末,喜马拉雅运动第三幕活动,使地壳再度上升,并喷出大量军舰山期玄武岩,逐渐形成了广泛玄武岩台地。这时还出现了冰川活动。第四纪喜马拉雅运动第一幕后,地壳振荡活动频繁,气候冷暖交替,出现湖、沼、盆地,这时火山喷发与冰川活动相互交替出现,有序地形成了冰积物、间冰期堆积物、火山岩、碎屑岩的堆积层。全新世处于第六冰期的冰后期阶段。长白山冰期活动从早更新世早期出现的第一次冰期开始到更新世晚期,周期性的发生6次,使长白山逐渐形成了阶状中心式火山锥体。在四海期长白山中心火山的旧火山活化,于公元1597年、1668年和1702年喷发了3次。在晚更新世末期火山锥体顶部塌陷,形成了破火山口,集水成湖,形成了长白山天池。此后,深部岩浆活动处于相对稳定阶段。

气候 长白山区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区。因地势高耸,形成了高寒湿润小区,使这里气候垂直地带性差异明显。从山顶到山下分为:亚寒带、寒温带和亚温带3个气候带。其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而凉爽。海拔1100米以上无夏天,春秋相连。山顶上春季始于6月中旬,秋季止于9月中旬,冬季始于9月中旬,终于翌年6月中旬,山顶日较差大,一日可分四季。气温年变率大,随地势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5℃~0.6℃。天池多年平均气温为-7.3℃,山下北坡为2.1℃(松江镇),南坡为2.6℃(长白镇)。7月天池平均气温为8.6℃,山下19.8℃~22℃。1月天池平均气温为23.2℃,山下为-13.8℃~-18.5℃。极端最高气温:天池为19.2℃,山下为34.4℃~36.7℃;极端最低气温:天池-44.0℃,山下为-33.2℃~-42.6℃。长白山的降水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60%以上。降水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每升高100米,降水量增加36.2毫米。天池年降水量为1333毫米,与同期相比,山下降水量为518毫米(北坡)~857毫米(南坡)。长白山的山顶气压偏低。山下为季风区,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山顶常年刮偏西风或西风。

长白山气候在全国或淮河以北的区域内,有突出的气象之最(气象观测对比):多年平均气温为-7.3℃,比全国最低的漠河(中国寒极,平均气温-4.9℃)低2.4℃,比西藏那曲(-1.9℃)低5.4℃;年平均降水量1333毫米,为淮河以北最多;年降水日数209天,为淮河以北最多;年降雪量为320毫米,为全国最多;积雪深达1~2米,为全国最深;年积雪日数(旬气温平均低于0℃期间)258天,局部终年不化,为全国最多;年降雪日数145天,为全国最多;年平均风速11.7米/秒,为全国最大;8级以上大风年269天,为全国最多;年雾日数265天,为淮河以北最多;比雾都重庆(94天/年)多171天。长白山顶的天气变化莫测,夏季山下到山上常有四季之分。经常是骤然阴雨突降,转即天晴日丽,不时又有大风袭来,飞石扬沙。“天无全日晴,风无一日停”,正是对长白山顶天气的写照。

长白山气象站几乎被积雪掩埋

地貌形态 长白山地貌类型以火山熔岩地貌、流水地貌、冰缘地貌三大类型为主。

火山熔岩地貌 分为长白山中心火山锥体、熔岩高原、熔岩台地、火山中山、熔岩丘陵、熔岩谷地。①长白山中心火山锥体,属于复合层状截顶火山锥体,底部海拔1800米,顶部最高海拔2749米,相对高差近1000米。底部截面呈卵圆形,长轴西北一东南约27公里,短轴约15公里。锥体上部陡峭,坡度达30°以上,下部较缓,坡度仅为5°~10°。锥体坡面呈阶梯状,每个阶梯为一岩坪,高差约100米,梯面平缓,梯与梯间有陡坎,在火山锥体北、东两侧有5~9级阶梯,最高阶梯海拔2670米,最低阶梯海拔1900米。在各阶面上至今还保留着熔岩流流动的痕迹。锥体由碱性粗面岩、角砾岩等组成,山顶覆盖着一层灰白色碱性浮岩,远望各外轮山顶,个个是灰白色,长年不变。地貌形态表明,火山锥体是由多次火山喷发的岩浆层层叠加而成,在这一巨型锥体上,还寄生有无数小火山体。在天池周边的火口崖上有许多海拔2300米以上的外轮山,天池岸边周围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号称“天池十六峰”,山高峭丽,天池水面至峰顶高差达300米以上(见长白山旅游区)。这里有残留冰斗。外轮山内侧周边全是陡崖峭壁直立,壁脚直伸湖面。有的形成岩屑堆、石堆、泥石流石垅。②熔岩高原,在长白山中心火山锥体底部周围环状分布的山麓缓倾斜熔岩高原,宽20公里。海拔1100~1800米,缓坡2°~5°,呈阶状向四周倾斜,上陡下缓,环带状是中心火山锥底的底座。熔岩高原是多次喷发的熔岩叠加而成。熔岩流漫流时的各种形态,在岩面上依然可见。边缘的岩流呈小股向边缘漫流,形成了熔岩高原边缘手指状台面。③熔岩台地,在熔岩高原的外围,海拔高度在600~1100米之间,范围在松江镇以南,西到抚松镇,鸭绿江源流以东,干流以北,图们江源流以北,东止在二道江以西。熔岩台地面受新构造运动和外营力的作用,侵蚀、剥蚀切割明显,表面出现不同形态。主要有平缓波状熔岩台地、微倾斜熔岩台地、桌状熔岩台地和阶状熔岩台地。④熔岩中山,在长白山中心火山锥体、熔岩高原、熔岩台地上,分布有200多个寄生火山体,分属于13个火山群。火山群大多分布在长白山的西北和东部。多在海拔1000~2000米间,中山地貌是这些火山群、熔岩高原、熔岩台地和望天鹅火山及周边中山统称。

流水地貌 片流侵蚀使中心火山体顶部诸山更加险峻挺拔,还形成了浮岩、峰林、石柱等。片流堆积在熔岩台地上形成了浅洼地,并堆积了深厚的黄土。这里沟谷发育,有的宽、深可达百米以上,有的狭窄陡峭或上窄下宽,形态各异。在锥体下部和熔岩高原上多嶂谷、隘谷,松花江水系深大峡谷主要在槽子河、梯子河、锦江、松江河、二道白河、三道白河的上游。在河谷中普遍发育着狭窄的二、三级阶地和河漫滩。鸭绿江支流源头和上游,河流深切强烈,谷窄坡陡,河谷多长而高耸,陡峭而险峻,谷间发育有二至六级阶地,谷深林密,十分壮观。图们江上游切割深度不大,谷坡平缓。

冰缘地貌 长白山的古冰川与冰缘地貌类型多,属长白山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的遗迹。在山顶外轮山内侧坡上有6处椅状洼地,是古冰斗遗留物。锥体北和西北坡有短浅的冰川槽谷。在气象站下方有冰碛物和冰碛垅。火山锥体顶部和谷地峭壁的上部有冰缘岩柱,其下常见有倒石堆、岩屑堆、岩屑裙、石海、石流坡。锥体的阴坡还有雪蚀洼地、雪蚀岩龛、高夷平阶地。北坡有典型的泥流阶地及石环、石带等。坡谷中还有石川,在苔原带坡面上的草皮坡坎也是冰川遗迹。长白山的古冰川和冰缘地貌规模不大,都分布在中心火山锥体顶部及周围。

长白山冰川遗迹——U型谷

河源 长白山天池周围火山锥体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的发源地,这里不但素有“三江源”的美誉,而且还是257条支流的发源地,此外,在周边还发源有180多条大小河流,也都分别汇入了三江,使这里形成了吉林省河网密度最大的区域。三江源的3个水系的正源分别位于长白山火山锥顶部的三个方位,在山顶呈放射状向下流,形成三个庞大的水系。

松花江源 位于长白山火山锥顶的北侧和西侧。松花江有二源:头道松花江和二道松花江。二道松花江的二道白河为正源。二道松花江支流二道白河因河水源自天池,地势高,落差大,瀑布多,水流急,水量大而稳定,汇流河源多,集水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因而定为松花江正源。二道白河上接乘槎河,乘槎河源自天池。天池是松花江的源头,天池水自天池北岸天豁、龙门二峰之间流出即是乘槎河的起点,长1250米,河口以下是长白瀑布,瀑布以下是二道白河和松花江的起点。二道白河出源北流79公里至安图县小沙河乡南有五道白河携众水在右岸汇入,再转西折北流,在安图县两江镇两江口村有古洞河自右岸汇入,自二道白河与古洞河汇合口起,以下的江段为二道松花江。头道松花江位于长白山火山锥体西侧,主河源是漫江,发源于望天鹅峰北谷,出源后流向西北,过漫江镇4公里纳入锦江。漫江与锦江汇合口以下始称头道松花江。

鸭绿江源 位于长白山火山锥体的南侧。鸭绿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主源暖江,源出长白山主峰南侧。暖江出源南流,右有谷头河汇入,在长白县马鹿沟乡二部落转向西南,过长白县城左岸有虚川江汇入,转向西北、西流。在临江镇起溯江向上到长白县马鹿沟乡长白林场间,流向东北-西南,分布着头道沟河、二道沟河、三道沟河……直至二十五道沟河众多近于平行的支流。众支流河源地处熔岩台地上,森林植被茂密,都是谷深崖陡的山地河流。

图们江源 位于长白山火山锥体的东侧。图们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水。发源于长白山主峰的东侧。自红土水与弱流水汇合处向东流,在和龙县崇善乡罗山农场右岸纳入红丹水,转向东北,在古城里左岸有红旗河汇来,继而右岸有西头水汇入,自此,水势渐增,在三合乡转向北流,继续前行。在和龙市德化乡南坪屯以上为上游。中国一侧河源区在吉林省和龙市崇善乡、富兴乡和安图县母树林屯东南角。

除三江源外,长白山地还是东辽河、绥芬河的河源地。东辽河源出吉林哈达岭小寒葱顶子峰,绥芬河源出大龙岭的秃头岭北侧,两河出源后形成了辽河水系的东源-东辽河和绥芬河水系。

湖泉瀑布 长白山的湖泊以火山湖为主,位于火山锥体顶部的有天池、小天池(银环湖)、圆池(天女浴躬池)和王池(岳桦池)4处。除天池以外,各湖花草围绕,水质清澈。湖水来源为降水和泉水补给,水源丰富,常年不减。长白山的泉仅在熔岩台地以上,就有百余处。其中著名的、涌水量大、价值高的热泉有聚龙泉、湖滨热泉、锦江热泉、十八道沟温泉、仙人桥温泉、芦泉、洗眼泉7处。冷泉有金线泉、玉浆泉、药水泉、拯民泉、奶头泉、隐流泉、高原冷泉、泉阳泉等8处。气泉有芝盘峰深源气泉、鹿蹄洞气泉、和平营子地热气泉等3处。每处泉都有几个或几十个数量不等的泉眼,泉水涌水量、矿化度、色、味、温度等各有差异,利用价值、条件也各有不同。长白山瀑布多姿多彩,在火山锥体、熔岩高原和熔岩台地上都有分布。主要有长白瀑布、锦江瀑布、梯河瀑布、岳桦瀑布、洞天瀑布、隐流瀑布、红旗河瀑布、冰湖沟瀑布、珍珠帘瀑布、水帘洞瀑布、跳峡瀑布、城墙砬子瀑布、吊水湖瀑布、白河瀑布、倒水壶瀑布(参见长白山旅游区)。

长白瀑布

珍珠帘瀑布

生物 长白山是一座尚保存在原始状态的生物宝库,是欧亚大陆北半部的自然综合体的典型代表,是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在其独特的气候、地势、水热条件下,从火山锥顶部向下逐次分布着:山地苔原土(海拔2100米以上)、山地生草森林土(海拔1800~2100米)、棕色针叶林土(海拔1100~1800米)、暗棕色森林土(海拔1100米以下)、白浆土、沼泽土、草甸土。和土壤类型相适应的是植被和动物的从上到下的垂直分布。除山顶高山苔原带有矮小稀疏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苔藓、菌类等亚极地生物群外,向下到熔岩台地外围,都覆盖着森林和杂草类植被,林下动物种群繁多(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植物 长白山野生植物的纲目种属繁多,种群分布面积广。这些野生植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有规律的分布,成为世界上温带地区难得的基因库。长白山植物种属达2540余种,73目,243种,838属。这里保留着的第三纪孑遗种有:黄檗、东北胡桃楸、水曲柳、黄菠萝、山葡萄、人参、紫萁、五味子等。还有华北区系亚热带种属:软枣弥桃、雷公藤、黄榆、小花木兰、长白瑞香、团扇蕨、狭叶瓶尔小草、石松苇等。也保留有亚寒带植物:沙冷杉、臭冷杉、东北红豆杉(紫杉)等。长白山特有的植物有:长白松(美人松)、长白卷耳、山楂海棠等100多种。长白山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0种,其中有狭叶瓶尔小草、东北对开蕨、朝鲜崖柏(渐危种,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谷、山坡或裸露岩石缝中)、紫杉、长白柳(渐危种,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苔原带)、山楂海棠(渐危种,生长在南坡1100~1300米疏林或林中空地)、野大豆(濒危种,生长在湿地、草甸、岸边、灌丛中)、刺人参(渐危种,多长在海拔1300~1900米的阴坡、岸边、林缘)。

动物 长白山的动物区系丰富多彩,属古北界东北区的长白山地亚区,有脊椎动物500余种,无脊椎动物多达千种以上。这里的珍稀动物主要有:东北虎、豹、猞猁、马鹿、黑、梅花鹿、原麝、青、紫貂、香鼬、水獭、獾、水貂、麝、狍、中华秋沙鸭、黑琴、中国林蛙等。

枫叶、白桦尽显秋色

长白山高山花园

高山劲风吹拂下形成的岳桦林

矿产资源 长白山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296处矿产地,其中具有重要价值的矿有金、镍、铁、煤、硅藻土、硅灰石、浮石、火山渣、石灰岩、石膏、松花石、冰川石、矿泉水等,优势矿种有金、镍、硅藻土等,其中,非金属矿潜力大。

主要山脉 长白山熔岩台地和长白山的诸多山脉相连,绵延北去,在大黑山以东组成了吉林省东部山地,包括东部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盆谷地的地貌整体。

大黑山 位于吉林省中部,东部山地的西缘,是吉林省山地最西的一列山。北起黑龙江省五常县,南至辽宁省昌图县。跨四平、梨树、东辽、公主岭、伊通、长春、永吉、九台、舒兰等市县,东靠依兰-伊通地堑,西临四平-长春断裂带。海拔高度为300~500米,相对高度为100~300米,长约320公里,宽约10~15公里。属丘陵、低山,山体平直,走向东北-西南,起伏不大,山顶多浑圆平缓。主峰大黑山,海拔583米,位于伊通县北。

吉林哈达岭 位于吉林省中部伊舒地堑与辉发河河谷之间,北起松花湖南岸,隔湖和西老爷岭相望,南至辽宁省大伙房水库。是辉发河与东辽河、饮马河,鳌龙河的分水岭。地跨永吉、桦甸、磐石、双阳、伊通、东丰、东辽、辽源、梅河口等市、县(区)。山体长约300公里,宽45~90公里。磐石市以北,山体上升幅度较大,以中山为主,海拔800~1200米,相对高度600~1000米,次生林茂密,主峰南楼山海拔1404.8米,肇大鸡山海拔1257米,以南的山体上升幅度小,海拔高度400~500米,相对高度20~50米,起伏不大,山顶缓圆。庆岭海拔936.7米。丘陵台地间多宽谷平原,植被稀疏,有水土流失。

张广才岭 张广才岭的北部、中部在黑龙江省,南部位于吉林省敦化市北部,是吉林省与黑龙江省的界山。走向北东,在境内南北长约80公里,宽30~40公里。东侧为敦化-密山断裂带,东南与威虎岭相接,南与敦化盆地相连。主峰老秃顶子海拔1686.9米,老爷岭海拔1681.7米,琵琶顶子海拔1393.4米。山势高大,以中山为主,山峰耸立,山峰海拔多在1000~1300米,相对高度达600米。山顶平缓,宽达数公里,东西两侧山峰尖峭,河谷深切,山体森林茂密,上部以针阔混交林为主,少数峰顶为针叶林,下部多为落叶阔叶林。

龙岗山 北起松花江南岸红石镇附近,南至辽宁省新宾县,向西南延至千山,是松花江、辉发河、浑江三江的分水岭,西临辉发河宽阔的河谷平原,山体走向近北东东转东西向,长约250公里,宽约20~30公里,海拔800~1200米,相对高度500~700米。属中山,山顶缓。靖宇、辉南间有著名的龙岗火山群、火山锥与火山湖群多处,熔岩台地多方山。主峰岗山海拔1346米,大顶子海拔1265.5米。北段森林多,南段树少,多灌丛草地。

老岭 又名老龙岗。北起抚松县,南抵长白县至辽宁省恒仁县境,位于鸭绿江北岸,天池西侧。是鸭绿江与浑江及头道松花江的分水岭。呈北北东走向,长约200公里,宽20~30公里。以中山为主,是省内东南部山势较高的山脉,海拔多在1000~1300米,相对高度600~800米,在其东南侧鸭绿江谷地北缘,群山高耸,崖壁陡峭,河谷狭窄,西北侧由山脊至浑江河谷渐缓,主峰老岭峰海拔1589米,其他有六道沟东山海拔1525.2米,老土顶海拔1516米,老虎山海拔1367.0米。山体森林覆盖率高,其地理位置具有气候屏障作用,岭南有“北国江南”的美称。

牡丹岭 位于敦化市南部,跨敦化市、安图县境。西起富尔河源头,东至荒沟岭隘口,南接英额岭,是牡丹江上游与富尔河、古洞河的分水岭,走向西北转东西,长约1100公里,宽约15~54公里,海拔1000米左右,相对高度500米,山顶和缓,坡度较大。主峰寒葱岭海拔1139.0米,其次有长岭海拔1127米。山区森林茂密,覆盖率70%左右,上部为原始针阔混交林,下部为次生阔叶林。

哈尔巴岭 位于敦化市、安图县、龙井市、汪清县北部,是敦化市、安图县界山,又是吉林和黑龙江省的界山。是牡丹江上游与嘎呀河、布尔哈通河的分水岭,西南在安图县福成屯附近接牡丹岭,向北延伸到黑龙江省境内与东老爷岭相连,走向北东,长约150公里,宽约30公里。以中低山为主,海拔800~1200米,相对高度300~700米,山顶平缓或浑圆,多熔岩方山,山坡低缓,多河谷沼泽。主峰哈尔巴岭峰海拔1146.0米,其他有北大顶子山海拔952.4米。森林茂密,以温带阔叶林为主,多桦、杨等。

南岗山 位于图们江上游北侧,和龙市东南,龙井市正南。北至布尔哈通河下游,北东与盘岭相望,南止莲岩峰,向北过红旗河与甑峰岭相连,是海兰江与图们江分水岭。走向北东转北北东,长约130公里,宽约15~25公里。北段海拔700米以下,相对高度500米左右,朝阳川至开山屯以西多丘陵台地,南段以中山为主,海拔多在800~1200米,相对高度600~1000米。主峰南岗峰海拔1461米,其他有作板岭海拔1343.6米,天佛指山海拔1266.1米,沙松顶子海拔1256.1米。森林覆盖率50%~70%,南段森林较密,以原始针阔混交林为主,北段林木稀疏。

甑峰岭 安图县与和龙市界山。北起古洞河左岸庙岭,南至广坪图们江北岸。是二道江与海兰江、古洞河、红旗河的分水岭。西是长白山熔岩台地,东是和龙盆地,北与牡丹岭、英额岭相接,南抵图们江上游,隔红旗河与南岗山相望。走向南北,略呈北北东。长约100多公里,宽约30~40公里,海拔1200~1400米,相对高度700~900米。主峰甑峰山海拔1676.6米,其他有:老岭海拔1457.5米,长红岭海拔1397.7米。北段山顶平坦开阔,多方山,南段山顶浑圆,森林茂密,覆盖率在70%以上,以针阔混交林为主,山顶有纯针叶林,南段多落叶阔叶林。

玉树银花的吉林哈达岭

西老爷岭秋色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历史上大禹作出的贡献有哪些?
历史上大禹作出的贡献有哪些?
禹部落的发源地在西夷。但是,在尧舜时代,禹的父亲鲧已进入中原,他是雄踞大河南岸位于嵩高山中的有崇氏部落的首领。河南登封东南之千
武庚叛乱
武庚叛乱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
晋惠公和管仲为什么都叫夷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晋惠公和管仲为什么都叫夷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春秋时期的取名是要按照“五则六避”的规则来的,并不是随便取的,也没有什么贱名好养活的说法,对于上层统治阶级,名还是很重要的。晋惠
詹天佑不纳妾
詹天佑不纳妾
詹天佑,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10岁考取清廷官派首批赴美留学幼童班,1881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铁路工程专业。回国后毕生致力于我国早
大禹与禹余粮的故事
大禹与禹余粮的故事
有一次大禹治水来到剡,见剡溪浊浪滔天,奔流中被一座大山迎面挡住,水位猛涨,洪水四溢,使剡溪两岸遭灾。大禹登上山顶察看地形后,决定劈开